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对策
站街镇康济小学 李敏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学习数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可就是这看似简单的计算问题,却成了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更是令无数老师深感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每当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遗憾地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老是在简单的问题上犯错误,怎么会这样粗心呢?老师在讲解试卷之前,就又会说:要是你们在计算时细心点,很多同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训练。
一、激发计算兴趣
要让学生正确进行计算,激发起他们对计算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让他们讲解解题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这不仅加深了了解,提高了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加强口算训练。
1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练习实现的。 在我看来,课前 3 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及奖励。这样,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同时计算的正确率同样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还有就是引导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值,如4×25、8×25、8×125……,2π、3π、4π……1/2、1/3、1/4、3/4、1/5、1/8......等,这样的训练,对于口算速度的加快和计算正确率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 、估算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不一定非得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往往是通过运用估算来解决的。良好的估算能力,不仅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还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样不仅加快了计算的速度,又不影响实际计算的结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有时,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四、简算技能的培养
简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简便运算,即速算与巧算。正确运用简便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
2
受: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够让计算变得简单,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简算的训练,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先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定律,再列举一些计算题,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牢固,尤其注意其适用范围。如加法、乘法有交换律,除法、减法是没有的,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却没有。
五 、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多数学生在计算时,不爱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更甚的高年级的不少直接用计算器找出了答案,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许多学生恐怕是没有具备这个能力的。针对这点,我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并且经常走下讲台,严格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便慢慢地养成这一良好习惯了。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的正确。不少学生计算完了不检查,不进行验算,这是惰性造成的。其实,大部分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 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
3
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认真演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过估算来验算。定时的开展改错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自己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我认为,在教给学生计检查、验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督促他们认真、细心地去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独立验算的好习惯。更有效地使计算的正确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总之,我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当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还需要在以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钻研,不断总结和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016年3月3日
4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