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6:58: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 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是“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下的“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 特征”。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 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分,其运动形 式是不一样的,比如玩具小车往前运动时车身是平动的、车轮是滚动的。那应该怎样 观察和描述呢?教科书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 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 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学 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抽象为一个质点了。质点是 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舍去了物体的形状、大 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质点。当然,学生 还不具备理解质点这一概念的能力,教师只需要自己明白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即可。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 圈、

陀螺、发条青蛙玩具等)、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色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三)教科书解读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 3 页,分为四个 部分。 1. 聚焦 教科书聚焦部分提出的“生活中的

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问题,直接 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教科书呈现了 秋千、摆钟、雨刮器、跷跷板等学生生 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目的是激活学生 原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简单的分析和 交流。

2. 探索

探索活动 1,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 动起来,观察并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 样。教科书呈现了五种物体,它们的 运动形式各种各样,其中指尖陀螺是转 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玩具车前进 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是滚动,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 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前两个是简单运 动,后三个是复合运动。需要注意的 是,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物体的 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不要求学生能 全面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师也 无须引导学生知道这些运动形式的正确 名称,更不要求学生能熟记各种运动形 式的名称,只要能说出物体的运动形式 是各种各样的即可。在师生交流中,会 产生一个问题:怎样描述和记录这些物 体的运动形式呢?这就引向下一个活 动,即用贴圆点的方式帮助观察和记录 物体的运动形式。

探索活动 2 ,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本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 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 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教科书首先以 钢尺和指尖陀螺为例,分别呈现贴了圆 点的图片和运动过程中的图片,用以指 导学生的操作(教学时教师还需示范记 录)。接着,又列举了一些可用作探索 的其他物体,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 来。例如,压住钢尺一端弹拨另一端, 形成上下振动;把钢尺有洞的一头套在 削尖的铅笔(或小棒)上,甩动钢尺, 钢尺的运动形式是(绕轴)转动。教师 可以提示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

教科书还提示更换圆点的位置,观察与之前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方 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动或 者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车,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另外,发条青蛙玩具和弹弹球都是竖 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 串联,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

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动。本活动并不要求学生能全面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也无须把上述内容详细分析 给学生听,而是教师有选择地提供用于观察的物体,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观察、记录。

在这个活动中,记录是很关键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 运动形式。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记录方式中的符号不是真正的科学符号,因为带箭头 的线条在物理学中常常是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这在 4 年级“运动和力”的单元中会 出现。而本课或者本单元出现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形式,只是为了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征,便于其表述而已。当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约定其他的表示方法,但一定要简洁和一致,以便记录后的交流和分类。

3. 研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2的观察和记录后 的交流研讨。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物体运动形式图先在组内分分类,再全 班一起来分类。分类后,期待学生有如下发现。第一,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第二,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也可能会相同,可以归为一类。交流后,还可以引导学生 说一说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4. 拓展

拓展部分请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 到课外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旋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复合运动,小女孩在 绕着木马中心转动的同时,还小幅度地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旋转木马上的小 女孩在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复合运动。

(四)教学建议

1. 聚焦 首先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然后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2. 探索

(1)教师演示,让玩具小车、弹簧木马等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播放这些物体正在 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学生发表观点时,除了用 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如用手肘当定点、手臂当摆来演示弹簧木马的弹簧的摆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 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引发思考:怎样准确地描 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rrp156ux44m0xd0pw4b4c2db011w500m5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