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0:18: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七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导学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知道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 二、阅读指导

1、我们以前学过的数:1、2、3…… 0

123、、…… 235这三类数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一下,并在小组读一遍。

2、课本中出现了新数:-3、-2、-2.7%,这些数和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区别?课本上结合实际对它们的意义做了说明,你有其他说法吗? 请想一想在组内说一说。

3、把一组旧数和新数放在一起:3、2、1、1.8%、+6、+3.2、-3、-2、-2.7%、0,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把它们分类一下,并读出来。

4、归纳什么是正数: 什么是负数:

5、正数、0、负数结合实际后都能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课本中都举出哪些可用正数、0、负数表示的例子,请找出来并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三、尝试练习

课本P3页的练习1、2、3、4;P4页练习。课本P5页习题1.1第1、2、3题.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课本P5页习题1.1第4-8题.

2、(1)若规定向南为正,则向北50米记作

(2)若+101元表示收入101元,则-100元表示

3、2008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2.7%,这里的1.8%,-2.7%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六、反思小结

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举例说明正数、负数在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的作用。

§1.2.1 有理数

一、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有理数,会将有理数进行分类。 二、阅读指导

1、至今为此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 其中对正分数和负分数的理解,你有什么疑问? 2、正数包含:

负数包含: 3、有理数包含:

4、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8页练习;课本P14页习题1.2第1题。 2、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是整数,不是有理数 B、0不是分数,也不是自然数 C、0不是整数,是有理数 D、0是整数,不是自然数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 0是整数;② -3.2不是分数;③ 10%不是正数; ④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⑤ 负分数是负有理数。

2、将下列有理数从可能的角度进行归类:-1.1,-1

125 ,5.3,150%,0,1.3,100,-5,2,-8,。 373、在0与1之间有没有正数?若有请写出两个 。

4、课本P15页习题1.2的第9题

5、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正数集和整数集, 请在每个圈内填入6个数,其中有3个既是正 数,又是整数,这3个数应填在哪里?你能说

出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六、反思小结

数的范围从正整数、0和正分数扩充到有理数后,增加了哪些数?减法中哪些原来不能进行的运算可以进行了?

§1.2.2 数 轴

一、学习目标

1、结合P9图1.2-3了解数轴的意义,知道数轴的三要素; 2、会根据数轴的意义,正确画出数轴。

3、能说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及用数轴表示有理数。 二、阅读指导 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公交车站牌,公交车站牌东2米和5.5米处有一垃圾桶和一棵树,公交车站牌西4米和6.5米处有一IC卡电话和一棵杨树。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2、温度计可表示正数、0、负数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正确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3,0,2.5,-

43,+1。 344、设a表示正数,则-a表示 数,在数轴的 边。

设b表示负数,则-b在数轴原点的 边。

5、在数轴上点A表示-3,点B、C分别在原点的左边和右边,且距点A四个单位长度和3.5个单位长度,那么点B表示 ,点C表示 。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10页练习1、2

2、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 侧,距原点的距离是 ; 表示-3的点在表示+5的点 侧,它们的距离是 。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课本P14页习题1.2第2题 2、若把-2,1.5,-

39,,0表示在数轴上,则在原点左边的数有: 42在右边的数有:

3、到原点距离等于5的点表示的数是 。

4、先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4,-2.5,0,-(-2),

六、反思小结

怎样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数轴和普通直线有什么不同?

§1.2.3 相反数

一、学习目标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二、阅读指导

B A a

1、如图: · · · · · · > -2 -1 0 1 2

点A到原点距离是 ,点B到原点距离是 ;在数轴上标出表示-a的点。 一般的a和 互为相反数,特别的,0的相反数仍是 在数轴上 关于原点对称。 2、-2的相反数是 ,+

11,1。 231的相反数是 3 m的相反数是 ,-15%的相反数是 。

3、用例子说明在任意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来的数的相反数。

三、尝试练习

1、课本P11页练习1、2、3 2、(1)-(-5)的相反数是 ,-(+3)的相反数是 。 (2)a的相反数是-6,则a= 。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课本P15页习题1.2第3题。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B、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一定是正数

C、正数和负数互为相反数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它的相反数。

3、在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a、b,且A、B两点距离为6,求a、b值。

六、反思小结

要成为相反数必需有什么特点?怎样用数轴解释相反数?

§1.2.4 绝对值(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二、阅读指导

C A B

1、如图 : · · · · · · · · · > -3 -2 -1 0 1 2 3

(1)在数轴上点B表示数 ,点B到原点距离是 。它的绝对值是 。记作 =3.

(2)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 ,点A到原点距离是 。它的绝对值是 。记作 。

(3)数c在原点 边,到原点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它的绝对值是 ,记作 。

2、根据你对绝对值意义的理解,说说为什么∣0∣=0?再举例说明: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 。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

三、尝试练习

1、 课本P12页练习1、2;课本P15页习题1.2第4题。

2、 ∣-5∣表示什么意思 ;∣1

1∣表示什么意思 。 23、 绝对值等于10的正数是 ;绝对值等于9的负数是 。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课本P15页习题1.2第7、10题. 2、若∣x∣=

1,则x= 23、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C、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D、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

5、π—4的绝对值是 ( ) A、π—4 B、4-π C、π+4 D、-π-4 六、反思小结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吗?怎样用数轴解释绝对值?

§1.2.4 绝对值(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会用规定或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二、阅读指导 1、 天气预报说:明天最低气温是-6℃,后天的最低气温是-5℃,哪一天温度更低。 即 ℃

﹤ ℃。

2、数学中规定,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 0,0 负数,正数 负数。 (2)两个负数 三、尝试练习

1、 仿照课本P13页例题,比较下列两对数的大小: (1)-(-2)和-(+2); (2)-

722和-; (3)- (-0.6)和∣-∣ 9332、课本P14页练习,P15页习题1.2的第5、6题。

四、交流展示

1、在组内讲解阅读思考,并交流。

2、在组内指定同学报答案,答案不同的先记下,最后交流展示。 3、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 五、当堂反馈

1、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6565和 (2)- 和 - 76762、课本P15页习题1.2的第8、9题

3、蜗牛从某点O开始沿东西方向直线爬行,规定向东爬行的路程记作为正数,向西爬行的路程为负数,爬行的路程依次为(单位:厘米):+5,-3,+10,-8,-6,+12,-10,若蜗牛在爬行过程中,每爬行1厘米,奖励一粒芝麻,则蜗牛一共得到了多少粒芝麻?

4、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3.5和它的相反数,-2和它的倒数,绝对值等于3的数,最大的负整数和它的平方,并把这些数由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

六、反思小结

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几个方法?为什么说“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会进行两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阅读指导

1、 按课本规定,式子(-4)+(-3)= -7表示什么意思: 2、 按课本规定,式子(-5)+(+3)=-2 表示什么意思 3、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举例说明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用 的绝对

搜索更多关于: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 的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ruli61p1r4mu7526k929d31q9p63i00ed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