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增大而降低; d.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增大而升高;
9、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侧向刚度的变化规律是( )。 a.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减少; b.当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层高增加而增加; c.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增加; d.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
10、一般来说,当框架的层数不多或高宽也不大时,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为主。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弯扭型。
11、以下关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方法——分层法的概念中,(a.不考虑框架侧移对内力的影响;
b.每层梁上的竖向荷载仅对本层梁及其相连的上、下柱的弯矩和剪力产生影响,对其他 各层梁、柱弯矩和剪力的影响忽略不计;
c.上层梁上的竖向荷载对其下各层柱的轴力有影响;
d.按分层计算所得的各层梁、柱弯矩即为该梁的最终弯矩,不再叠加。 12、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 )。 a.梁柱的线刚度比; b.柱上、下端转角的大小情况; c.上、下梁的线刚度比; d.上、下层层高的变化。
13、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其正确的结论是( ) a.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变形主要为弯曲型变形; b.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曲变形是由柱的轴向变形引起; c.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大上小; d.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
)项不正确。
14、框架结构体系与剪力墙结构体系相比,其正确的结论是( ) a.框架结构体系的延性好些,但抗侧能力差些;
b.框架结构体系的延性和抗侧能力都比剪力墙结构体系差; c.框架结构体系的抗侧能力好些,但延性差些;
d.框架结构体系的延性和抗侧能力都比剪力墙结构体系好。 15、关于框架结构的变形,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 a.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呈现为弯曲型;
b.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仅与柱的线刚度有关,而与梁的线刚度无关; c.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一般为下小上大;
d.框架结构的弯曲型变形是由梁、柱的轴向变形引起的。 16、关于框架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 )
a.按照D值法,线刚度大的柱上的剪力必大于线刚度小的柱上的剪力; b.反弯点法在计算柱的抗侧移刚度时考虑了节点的转动; c.按照D值法,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与框架的层数有关; d.D值法比反弯点法求得的柱抗侧移刚度大。
17、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各柱反弯点高度取决于该柱上下端转动情况,即与( )等因素有关。 1)该柱所在楼层的位置; 2)梁、柱线刚度比;
3)该柱上下横梁的线刚度比; 4)该柱上下层层高变化。 a.1)和2) b.2)和3) c.1)、2)和4) d.1)、2)、3)和4)
18、采用分层法计算内力时,为了减小计算简图与实际情况不符产生误差,必须进行修正,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底层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底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b.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折减系数0.9,底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c.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折减系数0.9,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d.底层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19、混凝土房屋进行结构设计布置时,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强屋顶楼面刚度对增大房屋伸缩缝间距有效;
b.在温度变化影响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增大伸缩缝间距有效; c.温度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要求;
d.对有抗震要求的影剧院在主体与侧边附属房间可不设置防震缝。 20、下列哪一类结构允许的伸缩缝间距最大?( ) a.装配式框架结构; b.现浇框架结构;
c.全现浇剪力墙结构; d.外墙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21、下列结构类型中,哪种结构伸缩缝的允许间距最小?( ) a.框架结构; b.排架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地下室墙壁等结构。
22、对下列结构类型的伸缩缝间距,要求最宽松的是( )。 a.装配式框架结构; b.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 c.外墙装配剪力墙结构; d.外墙现浇剪力墙结构。
2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钢筋砼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比钢筋砼剪力墙结构的( ) a.大 b.小 c.相同 d.不能肯定。
24、关于结构的抗震等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决定抗震等级时所考虑的设防烈度与抗震设防烈度可能不一致; b.只有多高层钢筋砼房屋才需划分结构的抗震等级; c.房屋高度是划分结构抗震等级的条件之一; d.抗震等级越小,要求采用的抗震措施愈严格。
25、划分钢筋砼结构抗震等级所考虑的因素有:Ⅰ.设防烈度;Ⅱ.房屋高度;Ⅲ.结构类型;Ⅳ.楼层高度;Ⅴ.房屋的高宽比。其中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Ⅲ、Ⅳ、Ⅴ d.Ⅰ、Ⅲ、Ⅴ
26、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箍筋的构造要求,下列何者是正确的( )? Ⅰ .框架梁柱的箍筋为封闭式; Ⅱ.仅配置纵向受压钢筋的框架梁的箍筋为封闭式; Ⅲ .箍筋的末端做成135 0 弯钩; Ⅳ.箍筋的末端做成直钩(90 0 弯钩)。 a.Ⅱ; b.Ⅰ、Ⅲ; c.Ⅱ、Ⅳ; d.Ⅳ
27、有关抗震建筑框架梁的截面宽度要求如下,何者错误( )? a.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b.净跨不宜小于截面高度的4倍;
c.截面高度和截面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d.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柱宽的1/2。 28、有关抗震建筑框架柱的截面尺寸要求如下,何者错误( )?
a.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 b.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梁宽度的2倍; c.截面高度和截面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d.剪跨比宜大于2。 29、对于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为( ) a.0.4; b.0.6; c.0.8; d.1.0
30、当无法避免短柱时,应采用的措施为( ) a.加大柱的截面面积; b.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c.沿柱全高将箍筋加密; d.取纵筋配筋率在3%~5%之间。 三、判断题
1、与剪力墙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较强的抵抗侧移的能力。 [ ]
2、框架结构中,尽量不设或少设变形缝,原因是这样可使构造简化、方便施工。 [ ] 3、所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都是无侧移框架。 [ ]
4、分层法计算所得的节点弯矩之和经常不为零,原因是由于分层计算单元与实际结构不符带来的误差,此时可对节点不平衡力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 [ ]
5、分层法将与本层梁相连的柱的远端均近似作为固定端而不转动。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