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南朗理工学校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经济政治与社会》政治试题
命题人 冯黎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选出并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5分)
1.农民收获了2000斤粮食,其中1000斤留给自己食用,200斤送给城里的亲戚,800斤送到农贸市场出售。其中属于商品的粮食是( )。 A. 200斤送给亲戚的 B. 1000斤自己食用的 C. 自己食用和送亲戚的 D. 800斤送给农贸市场出售的 2.废品收购站收购的旧报纸( )。
A. 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 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C.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D.既没有使用价值,又没有价值 3.关于货币的观点错误的是( )。
A.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货币是商品
C. 货币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纸币发行量上升65倍,在1937年能买两头黄牛的100元纸币只能买一粒大米的一千万分之2.45。这一事实说明( )。 A. 纸币可以作为财富储藏起来,等待纸币升值 B.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政府可以决定发行的数量 C.为了保证纸币不贬值,政府发行的纸币越少越好
D. 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5.笔记本电脑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的根本原因是( )。
A. 市场上电脑销售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B.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了
C.笔记本电脑日益普及 D.技术的进步,导致生产笔记本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6.近年来,彩电价格不断下跌,火柴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一盒火柴的价格上涨不会涨到与一台彩电价格相等;一台彩电的价格下跌,不会跌到与一盒火柴的价格相等。这说明
1
( )。
A.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所以商品价格违背了价值规律 B.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 C.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就高
D. 不同的商品个有用处,无法比较其价值
7.据报道,由于俄罗斯大量抛售库存的铜,国际市场上铜供过应求,铜价下跌每磅跌到1美元。后来,西方国家和中国经济发展对铜的需求增加,世界上铜的库存又少,使铜价回升至每磅1.5美元。这说明( )。
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的数量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C.商品的价值是由其销售价格决定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8.有位准备购买轿车的消费者説“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是一种( )。
A.求同心理 B.求异心理 C. 求名心理 D.求实心理 9.关于消费观,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要尽量少花钱
B.消费是一门学问,只有用科学消费观来引领自己的消费,才是正确的 C. 只要是自己赚的钱,怎么消费是自己个人的事情
D.环境保护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和我们的消费行为没有关系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 )。
A. 故宫博物院 B. 海尔集团 C. 白天鹅酒店 D.中国电信公司
11.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所以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营利是企业的主要目的,所以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只要营利的组织都是企业 C.企业只要营利,就可以忽视社会效益
2
D.企业生产的商品要卖出去,才会有营利的可能
12.某民营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很高的环保型“果冻蜡”和“魔术蜡”等科技蜡烛,畅销欧美市场,每支获利近两美元,三支蜡烛抵得上一台大彩电的利润,仅蜡烛出口创汇两年达2500多万美元。这一事例中,该民营企业主要依靠( )产生经济效益。 A.树立品牌形象 B. 产品适销对路 C. 企业科技进步 D. 翻新花样
13.蒙牛、伊利和光明都是中国名牌产品,都以中国知名品牌做了大量广告宣传。因产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决定,撤销它们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表明( )。 A.企业对产品的宣传力度能够体现品牌效应
B.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集中体现 C.产品只要有知名度就能保证企业发展 D.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惜一切求取利益
14.山东青岛一企业为招聘高级塑料模具工,竟然开出了年薪16万的高价。对于这一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劳动力市场上高级塑料模具工紧缺 B.就业形势很好,竞争不激烈
C.模具工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D.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在企业中有用武之地 15.关于中国劳动力的总体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高技能人才更为短缺 B.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素质高
C.中国劳动力尽管整体教育程度低,但是吃苦耐劳,所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D.劳动力价格低廉是中国企业持续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16.“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这事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专家工人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高素质劳动者 B.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3
C.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身价的高素质劳动者 D.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先进职业理念的高素质劳动者
17.在北京一些招聘会上,技工待遇优厚却很难招,而收入一般的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却人满为患,这种现象表明,劳动者要顺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就应该( )。 A.树立竞争意识,努力提高劳动技能 B.放弃到机关工作的想法 C.转变就业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D.选择收入相对较低的工种
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岛码头工人许振超,几十年来,结合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掌握了当代最先进的桥吊操作和修理技能。在他的带领下,青岛港创造出了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连续刷新集装箱单船装卸和作业效率的世界记录。据此回答18—20题: 18.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A. 只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就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B.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C. 我国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 我国劳动者素质已经完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19.许振超的事例给中职生的启示是( )。 A.要树立自主择业观,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B.要树立多种形式就业观,实现灵活就业
C.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劳动者自主学习新的技能,不断更新技术。 D.要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有人认为,“现在好好地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将来不当工人,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此,你赞同下列哪种观点( )。
A.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目标 B.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但管理人员的工资比工人高
C.当一名好工人比不上当一名管理人员,学习好的就应该争取成为管理人员 D.企业发展工人和管理人员都很重要,但是管理人员的地位比工人高 21、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