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比例 71.4% 负责人及主讲教师人均发表学术或教研论文1篇,其他教师0.5学术水平 篇。 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 职称结构 高级职称45% 总人数 兼任教师 承担教学内容 项目实训、项目考核、综合指导 4 表2. 课程团队教师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 2008-2009年度培训内容 张群哲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或教学研讨一次 课程负责人 张群哲作学术讲座1次,示范课1次 主讲教师 一般教师 实训教师 成奋华、李正军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谭林海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吴梦兰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2.7万元。
5、 课程研究 (1)建设目标
根据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教学资源,突出对学生技术实用
性与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咨询等为核心内容,进行课程研究建设。
(2)建设内容与措施
全面推行符合高职学生认知水平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完善体现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精选企业真实项目,提炼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内容,突出技术实用性。
3
加强课程教研教改,保持教研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主要研究《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课程体系的变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教研、科研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观摩教学。
以成奋华主持的省级课题《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低功耗及安全路由算法研究》为契机,紧跟安全技术发展的步伐,广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组织和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要求所有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或开发1项横向课题。
主讲教师每年人均发表论文1篇,其他教师人均发表0.3篇。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4万元进行课程研究建设。
6、 课程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与现场专家一起进行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教师教学指导书和学生学习指导书等教材资源开发和建设;大力加强实训室建设,逐步增加实训室自由开放的时间;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及部分授课视频上网,建成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 教材建设:加大教材编写的力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创新,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适应教学需求的教材。
② 实训室建设:逐步增加实训室自由开放的时间,所有相关实训室课
余时间全部向在校学生自由开放。08-09年度建设一个高档次网络安全实训室,共计40万,从重点专业建设经费中开支。
③ 课程资源上网:将课程大纲等教学基本资料、在线答疑等教学辅助系统、部分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部分授课录像等上网。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2.25万元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7、 课程考核 (1)建设目标
在原有课程考核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试标准,加大实践考核、能力考核的比重,逐步扩充试题库,充分利用已经开放的网上考试系统,使课程考核标准化。
(2)建设内容与措施
4
①制定考核标准; ②组织开发考试系统; ③初步建立试题库。 ④完善项目实施过程监控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15万元进行课程考核建设。
8、 课程管理 (1)建设目标
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始终把课程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课程资源在互联网上公布,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紧跟课程建设步伐,实时反映课程建设成果,确保网站资源每年更新30%。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档案管理,保证课程建设水准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网站更新维护
课程网站接入互联网,安排吴梦兰负责课程网站日常维护,李正军负责资料收集整理,确保网站资源每年更新30%。
②教学档案管理
教师每学期提交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工作总结、学生考勤成绩登记册、听课记录,交教研室存档。课程负责人提交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课程研究活动记录,交系部存档。学生实训、实习结束后,填写实习报告,按模板撰写项目设计报告,经过答辩评级,所有文档及答辩资料交教研室存档,设计作品刻盘存档。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15万元进行课程管理建设。
二、 项目落实情况概述及取得效果
1、 课程目标 (1) 达到目标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职业岗位,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更加贴近就业岗位技能需求。
5
(2) 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特别是针对“长株潭地区国家信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长沙“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用人需求,与合作企业专家一起分析我院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有:网络工程师、网络施工员、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公司售前售后人员、网站开发维护人员等。
2009年7月16日至25日,课程负责人张群哲及主讲教师成奋华先后深入深圳、东莞、汕尾等地市十余家企业(深圳华为有限公司、深圳拓展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深圳秩父公司、深圳育才教育集团信息化中心、东莞邮电局邮件中心等)进行专业调研,并与彭春艳、李红娟、叶本河、黎春勇等六十余名毕业生进行座谈,获得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听取了学生对专业建设的反馈意见(详见市场调研报告)。
②2009年3月课程团队先后邀请校内专家、合作企业代表、著名黑客、公安网监等对课程建设进行详细论证,讨论了面向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总体方案,并讨论了国家课程精品课程申报中讲课、说课录像设计方案。
③完善了教学大纲。
(2)投入经费
使用经费0.35万元。
2、 课程内容与结构 (1)达到目标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根据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工作岗位的特点,在企业专家和兼任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具体的中型企业网络的安全设计与管理活动展开分析,并确立其典型工作过程,仔细分析工作过程对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引入最新网络安全技术,遴选课程内容,并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课程结构,形成相应的学习情境,完成课程初步设计。再经过反复论证,整理出实用及可操作的教学内容,以项目的方式进入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各方的反馈意见,进而对课程设计进行适当调整。
(2)建设内容
在总结模块化课程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对本课程进行了面向工作过程的改造,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重新选取课程内容,组织课程结构。以网络安全技术为主,引入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使课程更适应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课程
6
定位于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实施、验收、管理的能力,以一个完整的中型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项目为载体,分为“个人网络安全管理、局域网安全设计与管理、广域网接口安全设计与管理、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综合管理”四个子项目,对应设计成4个“向下包容”的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由一个任务驱动,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获得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结构个人网络安全管理局域网安全设计与管理广域网接口安全设计与管理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综合管理项目载体,任务驱动
(3)投入经费
使用经费1万元
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达到目标
经过建设本课程在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了: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将教研教改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机制;加强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2)建设内容
① 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专业课程的PSIM教学模式
我们参照欧美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安全设计与管理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网络安全项目为载体,设计了本课程的PSIM教学模式,即任务驱动(Project)、解决方案设计(Solution)、方案实施(Implement)、综合管理(Mangement)。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实际工作过程与教学相结合,按照“任务要求、方案设计、部署实施、系统测试、修改提高、项目总结”六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