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盾构在地层中沿着设计轴线推进
B.盾构在推进的同时不断出土(泥)和安装衬砌管片 C.及时向衬砌背后的空隙注浆 D.不可以穿越竖井再向前推进
对于挤压混凝土衬砌,说法正确的是( )。A A.一次成型 B.内表面粗糙 C.衬砌背后有空隙 D.仍需注浆
对于预制装配式衬砌,说法正确的是( )。D A.消耗大量劳动力 B.拼装时需要临时支护 C.接缝少 D.防水较困难
下列选项对衬砌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BCDE
A.衬砌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沿隧道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临时性支护结构 B.衬砌技术通常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
C.二次衬砌是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组成复合式衬砌
D.模筑衬砌指立拱架或模板后修筑的隧道衬砌
E.在全断面开挖隧道灌筑整体混凝土衬砌时,可实行综合机械 挤压混凝土衬砌的材料可以是( )。ACD A.素混凝土 B.型钢混凝土 C.钢筋混凝土 D.钢纤维混凝土 E.沥青混凝土
新奥法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A A.正确 B.错误
盾构法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A
A.正确 B.错误
在盾构法隧道的起始端和终结端各建两个竖井,城市地铁一般利用车站的端头作为始发或到达的竖井;B A.正确 B.错误
挤压混凝土衬砌需要较多的施工设备,其中包括混凝土成型用的框模,混凝土配制车、泵、阀、管等组成的混凝土配送系统。A A.正确 B.错误 专题12
不属于掘进机法(TBM)优点的选项是( )。D
A.超挖量少 B.节约人工劳动 C.作业环境安全
D.设备购置及使用成本小
掘进机工作时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与粉尘,一般在( )安装有吸尘设备和喷水装置。B A.出碴机构 B.刀盘头部 C.推进机构 D.导向机构
掘进机法(TBM)施工电耗较高,约为同规模其他工法施工的双车道隧道的( )。A A.1.5倍 B.2倍 C.2.5倍 D.3倍
掘进机法(TBM)最佳开挖长度为( )。C A.1000m以上 B.2000m以上 C.3000m以上 D.4000m以上
TBM破岩方式主要有( )。AD A.挤压式 B.嵌入式 C.滚动式 D.切削式 E.破碎式
自由断面TBM的缺点有( )。BCD A.开挖速度慢
B.地质条件的适用范围小 C.发生粉尘
D.有涌水时易于泥化 E.围岩松弛大
目前多把掘进机和盾构并称为盾构掘进机。A A.正确 B.错误
TBM不受地质条件、开挖直径、开挖机构等的约束。B A.正确 B.错误
开敞式掘进机一般随开挖先施作临时支护,再进行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A A.正确 B.错误
护盾式TBM一般采用方形全周管片式衬砌。B A.正确 B.错误 专题13
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 )。A A.较大的作业空间; B.开挖面较小; C.围岩稳定性高; D.每个循环工作量较小 台阶法开挖的缺点( )。D A.支护闭合较晚; B.施工速度较慢; C.作业空间不足; D.上下部作业互相干扰
以下不属于中洞法优点的是( )。D A.安全性高; B.灵活性好; C.可操作性强; D.机械化程度高
洞桩法,即是利用水位线以上的地层开设小导洞,在小导洞内施工钻孔桩,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受力转换来实现( )结构。C A.两拱两柱; B.两拱两柱; C.三拱两柱; D.三拱三柱
关于浅埋暗挖法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有( )。ABCDE A.沿用新奥法基本原理;
B.初次支护按承担全部基本荷载设计; C.二次模筑衬砌作为安全储备;
D.初次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特殊荷载;
E.应用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时,要同时采用多种辅助工法 交叉中隔墙法(CRD)工法的特点是( )。ABCD A.控制早期沉降好;
B.每个步序受力体系完整; C.结构受力均匀,形变小; D.地层沉降量不大; E.局部封闭成环的时间长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深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B A.正确 B.错误
台阶法施工就是将结构断面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分步开挖。A A.正确 B.错误
中隔墙法也称CD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和不稳定岩体,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A A.正确 B.错误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导坑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导坑断面近似椭园,周边轮廓圆顺,避
免应力集中。A A.正确 B.错误 专题14
以下不是线路方向及路由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B A.客流分布与客流方向; B.旅客类型;
C.城市道路网分布状况; D.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
线路走向和路由方案应结合线路的技术条件和地形地貌,提出( )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以进行方案比选和论证。B A.1~2; B.2~3; C.3~4; D.4~5
一般选择在城市中心繁华地区,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一种线路敷设方式是( )。A A.地下线; B.地面线; C.高架线; D.轻轨线
在进行线路规划时,一般要做( )个车站数量与分布方案的比选。B A.1~2; B.2~3; C.3~4; D.4~5
当特大型客流集散点离开线路直线方向或经由主路时,线路路由有下列方式可供选择(: )。ABCDE
A.路由绕向特大型客流集散点; B.采用支路连接;
C.延长车站出入口通道,并设自动步道; D.调整路网部分线路走向; E.调整特大型客流集散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分布原则包括( )。BCDE A.应尽可能远离大型客流集散点; B.尽量避开地质不良地段; C.应与城市建设密切结合; D.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E.使车站与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
吸引客流条件、线路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干扰、对城市的影响、工程造价、运营效益等,是路由方案比选的主要内容。A A.正确 B.错误
线路走向和路由方案的研究一般在1/5000~1/1000地形图上进行,特殊地段可采用1/2000地形图。B
A.正确 B.错误
对于小半径曲线,在拆迁数量、拆迁难度、工程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宜推荐较大半径的方案,若半径大于或等于800m,则不宜增加工程造价来换取大半径曲线。B A.正确 B.错误
轨道交通布置的车站多,可节省乘客步行时间,提高交通速度。B A.正确 B.错误 专题15
当地下线位于城市道路下方时,要考虑路面铺装和管线要求,一般地,隧道结构顶板距地面为( )。B A.1~2m; B.2~3m; C.3~4m; D.4~5m
高架线路位于快慢车分隔带上,对一侧建筑物干扰小,但对另一侧干扰大,适用于( )的地区。C
A.道路两侧环境要求相同; B.地形复杂地区的道路; C.道路两侧环境要求不一样; D.地形平坦地区的道路
( )通常用在沿铁路、河流或城市绿地带的线路上。C A.地下线; B.高架线; C.地面线; D.轻轨线
当地下线位于经常水面下方时,要考虑隔水层厚度要求,一般为( )左右。A A.1m; B.2m; C.3m; D.4m
地下线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根据( )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ACDE A.地面建筑物; B.地面管线;
C.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D.结构类型; E.施工方法
线路设计的技术资料包括( )。ABCDE A.城市总体规划; B.水文气象资料; C.可行性报告及批件; D.大型交通枢纽点规划; E.车辆技术参数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