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的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认识改造世界根本方法的理论。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凡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断言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有统一性的即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属于可知论。凡是主张思维与存在之间没有统一性的,即主张思维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哲学,都是不可知论。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于:
(1) 它是任何哲学和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
.
(2) 它的第一方面,即是思维与存在之间何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中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3) 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根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4) 它是社会实践中的基本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在建立和证明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决定性作用,进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其中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
.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们鉴别理论和路线是非的能力。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运用概念的艺术,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
第二章 物质与意识
1.物质的定义
(1)唯心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从其思维决定存在。精神决定物质的根本立场出发,都完全否定物质的客观存在性,总是将物质规定为某种精神的产物。
(2)旧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旧唯物主义,从其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根本立场出发,都能坚持物质的客观存在性,但存在着对物质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
(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物质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