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而在时代变迁至今日,我们是把他纯粹地当成一种哲理,还是去探寻它的精髓进而发自内心地去崇敬水,很显然我们应该选择后者。从生命诞生之日开始,我们就被不停的灌输一个所谓的真理:水是生命之源。是的,这是一个水的世界,水是生命之源这是一个由不得我们怀疑的真命题。然而,我们却很少有去想过,为什么水是生命之源。今天,Maxwell团队将从最最基本的现象中重新审视这个真理,从最纯粹的水的物理性质观察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物质的气态密度<液态密度<固态密度。然而,水却是一个例外,水的密度是1g/cm3,但冰的密度是0.9g/cm3。请看这幅图,冰浮在水面上。也许你会想,这只是一个偶然,无非是物质的三态中的一个特殊的例子而已,可是,这一点点的偶然的影响力大的可怕。试想,如果水遵循一般物质的三态密度规律,那么,当气温很低时,表层的水结冰沉到水底,表层不断结冰下沉,下层不断有水涌到表层继续结冰,不断循环,冰便会堆积在水底越积越厚,蚕食着水中生命的空间,并且一旦水完全成了冰,温度就不会停在0摄氏度,而是继续下降,那么生命也就随之消逝。反过来讲,冰浮在水上相当于在水面上给水盖了一层被子,即便冰上气度再低,水里的温度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0摄氏度,因此,水中的生命得以度过严寒。倘若不是因为水的这个特性,亿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地球上不会有一滴水。
再来看水的另外一个物理性质,纯水的冰点为0摄氏度,非纯水的冰点小于0摄氏度,利用这个特性,在北方,路面积雪时,护路工人通过撒盐融雪来清除积雪。回到我们的主题,请看这幅图,这幅图中有三个要素,鱼,水,冰。我们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鱼儿体内含水量在70%-80%,那么,鱼儿为什么能在0摄氏度的环境中存活?答案很简单,正是由于我刚刚说道的非纯水的冰点小于0摄氏度。反过来想,如果,非纯水的冰点大于0摄氏度,那么冬天在外界白雪皑皑以前,水中生命早已因为体内水分结冰而消亡。
说了两点冰,顺带说说雪花。我们都知道雪花是正六边形,提到正六边形,很容易就想到蜂巢,蜂巢之所以是正六边形是因为可以用一样多的材料做出最大的面积。同样的,类比雪花,有一句话叫“瑞雪兆丰年”,正六边形的雪花能够
用一样多的水覆盖更多的地面,这样,水更有效率的达到“瑞雪兆丰年”的效果。
水的比热容是所有液体中最大的,来看这幅图,这是我们熟悉的地球,湛蓝色的地球,地球上71%的水决定了地球的温度变化相对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来说是稳定的,稳定的环境给了生命以茁壮成长。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看,生命中比例最高的是水,成年人的含水量在60%左右,含水量高,可以使得各项生命活动在稳定的内环境中进行。生命中含水量高还可以让生命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适应力更强,拿恒温动物还说,水的比热容高可以使得动物消耗更小的能量达到体温恒定。婴幼儿的体内调解系统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他们体内含有更多的水,这也是人类千万年为了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
下面我们谈谈中国东南沿海的特殊天气,台风,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代表,每当到了夏季,天气十分炎热,然而降雨却不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因为降雨充满了随机性,那么水如何解决此时的生命需水问题,就是依靠它的一下性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我们来看台风的成因,由于天气炎热,海洋中所溶解的气体被释放出来,导致了海面的气压上升,另一方面,热空气上升之后周边空气填入补充最终形成台风,又由于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台风便往陆地行进。让我们来设想下将此过程反过来,假如水的性质恰好相反,则夏天海面气压低内陆气压高,那么风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如此一来,夏天将是极其干燥的。
接下来看这两张图片中柳树的对比,夏季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冬季的柳树只有萧条的枝桠,这种生命的生长规律同样也来自于这次演讲的主角——水,想必在座的各位一定经历过这个现象,当天气温暖的时候,玻璃和镜子上会有一层水珠,这就是我们思考的线索,当外界天气变高,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就会变高,当潮湿的空气进入室内,由于温度下降自然而然就析出,也许你们会问,这两者有什么关系,请把思路交给我,当夏天,空气中水份含量升高,植物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可以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而到了冬天,水份含量减少,植物的生长速度就减缓,四季的更替就这样形成了。
生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持续。水,维持着我们的持续,它的一切性质,似乎都是为了成为生命的摇篮而生,用一句很浅显的话来总结,为什么我们赞美水,是因为水在那里,利于万物,经久不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