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案1:古代东方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20:59: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4届17区县高三历史一模卷按照单元梳理

古代东方(2014届一模卷)

1.某一古代法典规定:“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这一规定出自于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汉穆拉比法典》 D 周公礼乐制度 2.右边图例保存不善已有模糊,据你判断该图可能反映的是 A 希波战争形势图 B 丝绸之路沿线图 C 佛教传播路线路 D 西葡殖民东来图 3.“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这种文字是

A. 因宗教不断发展需要圣书体 B. 因国家社会发展而出现甲骨文 C. 因生产力进步发明楔形文字 D. 因大河农业发展发明印章文字 4.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因为国王的死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因此埃及人

A. 建造金字塔 B. 建立法老集权体制 C. 利用纸草书写文字 D. 上下埃及实现统一 5.古代东方文明在政治上都出现过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这一政治形态在下图中数字所示地区出现

② ①的先后顺序是( )

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6.图中的法老,手上有两根权杖,一根管辖生者,一根管辖死者。据此推测,反映的主要理念是

A.众权于一身 B.来世信仰 C.死者为尊 D.天人感应 7. 随着外族的不断入侵,古代埃及文明逐渐消亡,象形文字也随之被人们遗忘,最后成为死文字。这说明

A.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B. 先进的文明征服了落后的文明

C. 象形文字复杂难懂不易掌握 D. 政权的更替影响着文字的存废 8.右图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是在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5

2014届17区县高三历史一模卷按照单元梳理

9.下列能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图片是

A B C

D

10. 《罗摩衍那》是哪个地区的作品? B

11. 产生于右图所示“新月沃地”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罗摩衍那》 C.《摩柯婆罗多》 D.《荷马史诗》

12. 有一位智者曾说过:“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材料所反映的文明位于右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①

② ④

13. 史诗中的神话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却是认识古代文明的重

要线索。反映地图所示文明区域历史发展的史诗是 ( )

6

2014届17区县高三历史一模卷按照单元梳理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荷马史诗》 D.《摩珂婆罗多

14. 公元前6世纪是世界文化的辉煌时期,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孔仲尼创立了儒家学说。这两大文化成就产生的空间位置分别是下图中的

A. A、 B B. B、 C C. C、 D D. A 、D

15.下列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两河流域得以流传的是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

16、在古代世界文化成果中,最早发明了笔和墨水书写工具的是 ……………( )

A.古代中华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埃及

17.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各种姓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 …………………………( ) A.社会分工差异 B.权利义务有别 C.婚姻关系不同 D.种族民族不同

18.(3分题)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印度、巴比伦都已经进展到了此种耕地的地位。但是占有耕地的人民既然闭关自守,并没有分享到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既然他们的航海——不管这种航海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没有影响于他们的文化,所以他们和世界历史其他部分的关系,完全只有其他民族把它们找寻和研究出来。”对这段话的最完整的理解是

A 中国、印度、巴比伦这一类地区的古文明农耕发达又很保守,参与海洋文明是偶然为之 B 中国、印度、巴比伦这一类地区古文明航海和外贸都曾经推动全球的开放与交流

C 中国、印度、巴比伦古文明都属于农耕文明虽航海技术一度领先但仅是农耕文明的外延 D 中国、印度、巴比伦古文明十分缺乏海洋文明的开放和进取的精神 分值 3分项 1分项 0分项 31 C A D B

7

2014届17区县高三历史一模卷按照单元梳理

19 .瓦尔那(12分)

瓦尔那原意是“颜色”或“阶层”,在经典中根据一些原则区分不同阶层,并明确规范彼此的义务与权利,然而实际社会中,并非完全依据该理论的规范划分。

瓦尔那其内涵主要见于《摩奴法典》等早期印度教经典。核心观念是洁净与不洁。其依循的原则主要有二:一种是时效性,一种是互补性。在时效性上可以看见洁净与不洁之间的对立关系:如果要维系自身的洁净,必须远离不洁。洁净与不洁位在价值观的最高与最低两端,彼此相互排斥,互不相容。互补性其基础建立在于满足高阶层对洁净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洁。

瓦尔那实际运作则呈现“集体性”与“阶序”的特征。这些特征意味它并非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深具包容性与弹性的社会制度。

问题:

(1)材料中的“瓦尔那”是指什么?具体阐述材料中所指的不同阶层。(6分) (2)你如何辩证理解材料中“深具包容性与弹性的社会制度”?(6分) 36、(12分)

(1)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2)由于它的核心观念是洁净与不洁,彼此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四大种姓理论上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都不相同。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不是一成不变,会不断调整。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印度,是印度人有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8

搜索更多关于: 学案1:古代东方 - 图文 的文档
学案1:古代东方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byw61o917yogk1ity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