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热休克蛋白HSP90的PCR扩增技术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简介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体外克隆基因的重要方法,它可在几个小时内使模板分子扩增百万倍以上。因此能用于从微量样品中获得目的基因,同时完成了基因在体外的克隆,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中极为有用的研究手段。
常规PCR用于已知DNA序列的扩增,具体可分为三个主要过程: 一、变性。通过升高温度使DNA双链模板分子中氢断裂,形成单链DNA分子,温度为94℃,时间1min。
二、复性。降低温度使DNA单链分子同引物结合。温度为55℃,时间1min。三、延伸。升高温度,在DNA聚合酶最佳活性的条件下在引物3端加入dNTP,实现模板的扩增,温度为72℃,时间2min。同时第一步变性前要在94℃下预变性5分钟,使DNA双链完全解开。经过 25-35个循环之后,在72℃下继续延伸10分钟。
PCR反应包含的七种基本成分:
1)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是最常适用的酶,商品化Taq DNA酶的特异性活性约为80000单位/mg.
2)寡核苷酸引物: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是影响PCR扩增反应的效率与特异性的关键因素。
3)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标准的PCR反应体系应包括4种等摩尔浓度的脱氧核苷三磷酸,即dATP、dTTP、dCTP和dGTP。每种dNTP的浓度一般在200-250μl之间,高浓度的dNTP对扩增反应会起抑制作用,可能是dNTP与Mg2+螯合有关。 4)二价阳离子:一般需要Mg2+来激活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由于dNTP与寡聚核酸结Mg2+合,因而反应体系中阳离子的浓度一般要超过dNTP和引物来源的磷酸盐基团的摩尔浓度。Mg2+的最佳浓度为1.5mmol/L。 5)维持PH值的缓冲液:用Tris-Cl在室温将PCR缓冲液的PH值调至8.3-8.8之间,标准PCR缓冲液浓度在10mmol/L。在72℃温育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将下降1个多单位,致使缓冲液的PH值接近7.2。
6)模板DNA:含有靶序列的模板DNA可以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加入到PCR混合液中,闭环DNA的及增效率略低于线性DNA。 实验目的: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二 、材料和试剂
10Х扩增缓冲液
4种dNTP贮存液(20mmol/L,PH 8.0) Tap DNA 聚合酶
5端引物(20μmol/L)及3端引物(20μmol/L) 模板DNA 琼脂糖凝胶
移液枪(0.5-10μL 5-50μL) 枪头 实验操作 1) 将各成分加到微量离子管内混合:
10Х扩增缓冲液 2.5μl 5端引物 1.5μl
3端引物 1.5μl DDW 15μl dNTP 2.5μl Taq酶 0.1μl
模板 1 μl 2) 按照以下方法进行PCR扩增: 预变性: 96oC 5min 30个循环: 95 oC 45min,60 oC 45min, 72 oC 150min; 延伸: 72 oC 10min
注:聚合反应时间是根据靶基因的长度按每分钟聚合1000bp的速率来计算出来的。 3) 抽取每种扩增样品5-10μl,用琼脂糖电泳来分析扩增结果, 用DNA marker 来判断扩增片段的大小 。凝胶一般用Goldview染色后观察扩增的量与片段大小。
从阳性对照样品的相对分子量的目的条带的亮度与粗细可以判断PCR扩增的效率;阴性对照样品在目的条带附近应该没有相应条带。 实验注意事项:对可能发生PCR过程中主要疑难问题的解析
PCR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可能原因
模板浓度偏低或偏高 模板降解
模板中含有抑制反应的杂质 引物浓度不足 引物存在二级结构 引物降解 Mg浓度偏低 无产物或产量低
dNTP降解
酶纯度低,扩增效率差 酶量不足 用酶不当 缓冲液失效 模板变性不充分 退火温度偏高 延伸时间不足 循环数目不够 PCR管污染 PCR仪故障 其他
2+
解决方法
电泳检测模板浓度,调整模板用量
重新制备;基因组DNA、cDNA应小量分装后低温保存 纯化模板
调整引物浓度,特别是针对长片段PCR 重新设计引物,避免二级结构;优化退火温度 引物应高浓度小量分装,-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适当提高Mg2+浓度,从1 mM到3 mM以0.5 mM间隔递增,针对不同模板和引物摸索最佳Mg2+浓度 -20℃保存,小量分装,避免反复冻融 选用高质量DNA聚合酶 适当增加酶量
针对模板、目标片段的特选择适当的酶(详见PCR产品选择指南)
更换缓冲液或使用预混PCR反应体系
适当延长变性时间;对高GC或复杂结构模板,提高起始变性温度至98℃
降低退火温度,应比引物Tm低至少5℃ 增加延伸时间,特别是针对长片段PCR 增加循环数
质量可靠的PCR管通常不需灭菌,否则应先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用过的PCR管不可清洗后重复使用 检查程序和模块温度 使用PCR增强剂
体系污染 引物浓度过高 引物序列特异性差 Mg浓度过高 非特异产物过多
dNTP浓度过高 酶量过多 退火温度过低 延伸时间过短 循环次数过多
模板结构过于复杂或目标片段过长 其他
引物3’末端存在互补序列 引物二聚体
引物浓度过高 模板浓度过低 退火温度不合适 循环次数过多 其他 引物浓度过高
引物序列特异性差或模板上拖尾严重
存在同源序列 模板降解 模板浓度过高 dNTP浓度过高 Mg浓度过高
2+2+
设计对照实验寻找污染源,操作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适当减少引物浓度 重新设计引物
降低Mg2+浓度,从1 mM到3 mM以0.5 mM间隔递增,针对不同模板和引物摸索最佳Mg2+浓度 降低dNTP浓度
减少酶量,以0.5 U间隔递减 提高退火温度
增加延伸时间,以1 min间隔递增 减少循环次数
特选择适当的酶(详见PCR产品选择指南);使用PCR增强剂 HotStart PCR TouchDown PCR 巢式PCR 重新设计引物 降低引物浓度 提高模板浓度 优化退火温度 减少循环次数 HotStart PCR 调整引物浓度 重新设计引物 重新制备模板 降低模板浓度 减少dNTP用量
降低Mg2+浓度,从1 mM到3 mM以0.5 mM间隔递增,针对不同模板和引物摸索最佳Mg2+浓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