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反思2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21: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反思

我在上学期第九周周四第四节高一五班开展地理公开课,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作为一位老老师,经过短暂45分钟的教学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我简单阐述教学思路:先结合行星地球的内容进行导入,归纳前面一系列内容,进入第二章大气圈的学习。接着简单介绍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大气各成分对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以进入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再就是大气受热过程的讲解,在这之后有个学生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活动;还有类似温室大棚、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而热量小、地月昼夜温差大小比较及解释等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最后练习巩固。

其次,我有选择地说明教学设计,基于基础薄弱的学情,又因为本节课知识跨学科、概念多,学习重点“大气受热过程”的铺垫知识: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的强弱关系,而这些关系又和大气成分密切相关。教材没有特别说明,这些知识需要教师补充,因此在讲授大气受热过程前,补充大气各种成分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哪些成分对地面吸收能力强。经过课堂验证,这部分内容略讲为好或者换种表达方式,因为专业性强,太细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大气受热过程的讲授中,结合多媒体,边展示边讲解,这个环节出现了意外,讲解的内容与多媒体操作展示的内容不一致,因此思路混乱,以致大气受热过程的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没有引导出来。在此之后展示的地理现象便没法解释清楚。因此我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讲授的经验是传统教学要好一点,边讲解边画出相应的环节,对于新老师能够主体上把握思路,出现意外也能灵活处理。另外在讲解大气受热过程之后,设置学生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活动,教学设计上是将学生成果展示并评价,当时考虑时间关系便临时取消。之后便进入多而杂的学生活动,课件上展示学生活动,但实质学生并没有活动的过程,只能算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各地理现象。

在评课过程中,各位老师都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课堂中这样那样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提出来了。比如应用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中学地理教学原则引出评价,即在讲解大气受热过程之后,应带领学生得出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而恰好我在讲解大气受热过程后就没有得出这个结论,以致在此之后的地理现象都无法清晰解释。

搜索更多关于: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反思24 的文档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反思2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toz85o4m17c19373fh7l7tx29yiq00g0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