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5:39: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历年来最让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头疼的问题往往是班里的几个“露头青”,他们表现的对什么都感兴趣,可就是对学习一点都提不起精神,平时上课,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大多都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一刻也不能消停,课间老师们在一起经常谈论这些学生的“英雄壮举”,表现出对他们的无奈。他们中有的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反应较快,但学习成绩较差,也有的反应较慢,我们通称他们为学困生。学困生情况是每一个教师最怕遇到却又不能避免的。学困生在一个班级里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影响却很大。因此,能否转变学困生,能否使其进步,是影响到整个班级是否优秀的关键,所以转变学困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以下几点方法我感觉应用起来还比较有成效。

一、多注意观察特让人头疼的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让他们建立荣誉感。

“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 。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独、气馁时,更想得到别人的鼓励。学困生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整天无所事事,上课瞎捣乱,违反纪律的动作特别大,老师一节课不吵他几次都没法过去,像多动症孩子似的,一不注意就换了一个位子。其实他们每节课都急得要命,啥也听不懂,因无聊并且没有动力管住自己而躁动不安。学困生都渴望进步,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健康成长,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赏识他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好多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记得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他特别好动,在班里上课时不但嘴闲不住,还给老师对着干。曾让我在同事面前哭着埋怨,下辈子扫大街也不当老师了,天天受这些独生子女(被贯大的“娇宝贝”)的气。一连几天我都不理他,课堂被他捣乱的,上课效果一点也不好。几天后,我们学校开运动会,他1000米跑了全校第一,到终点后我赶快跑上去扶住她并一个劲的表扬他真棒,提醒他不能立即停下来,否则会对心脏不好,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看我的眼神变得温和。星期一上课时,我一进班又表扬了他:我们班赵兵兵跑1000米那么累,不但坚持下来还跑了全校第一,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我们把这种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咱班肯定也会成为全校第一,说完同学们都为他鼓掌,从此,赵兵兵变了,上课他不在喊叫,开始听课学习,因为他本来就反应很快,再加上不断努力,尽管基础很差,最后也考上了三中高中。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谁都希望被人称赞,那些一天到晚受老师、同学、家长批评的学生更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我们老师一定要找机会表扬他们,恰当地进行教育。因为恰当的时机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学困生前进道路的转折点。鼓励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去学习,因想争取更好而变得能约束自己,从而会不断进步,一旦成绩上去,就会不在自卑,与同学也能友好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然后他们就得到转化。希望为那些“调皮捣蛋”学生发愁的老师用一下这招,看看效果怎么样。

二、经常给“学困生”做思想工作,了解家庭情况,给经济困难者适当帮助。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找出学困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是转化学困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有的学生家里很穷,或者需要参与家务劳动,没时间做作业,有时还缺课,不了解情况的老师会批评他们,他们因种种愿因而不愿意做任何解释,时间久了会造成听不懂课,于是也进入学困生队伍。他们承担了同龄孩子不该承担的重任,心里很压抑。又苦于没人诉说,所以玩起来特别疯,好像在释放自己,不用说对班里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老师如果能通过家访或其他形式多了解这些学生,对症下药,对他们给予经济和人力的帮助(发动学生),他们是最容易受感动的。在七中支教时,我遇到一位矮个子男生,九年级才长到一米三。他很机灵,爱搞笑,就是不爱学习。常常弄得班里没法上课,我找到班主任,抱怨“小人儿”太淘神。班主任告诉我别用“小人儿”伤害她,他年龄不小了,家里很穷,妈死了,爸是傻子,靠奶奶拾垃圾养活,吃不饱穿不暖的。不知是有啥病还是饿的,就是不长个。我是老师也是母亲,听到她的悲惨情况,眼泪都止不住了,以后我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子拿给他穿。怕直接给他钱伤他自尊,成绩一有进步我就用钱奖励他,给他沟通交流,让他知道奶奶的辛苦和不容易,好好学习长大要挑起家庭的担子,报答奶奶,照顾家人。我有空经常给他个别辅导,并让同学帮助他,尊重他。到毕业时他由班里的到数进步到中上等,变得能遵守纪律爱学习了。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多了解学生,明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然后因材施教,你的善良举动会给学生力量,并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让留守孩子感受到亲情,补充他们“家教”这一课。

学困生中是留守儿童多些,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小时因为缺少家庭的教育随意性很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父母的监管,经常发生不完成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本来教育应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但家长出去打工的多,少数留守的孩子因为天天听不到父母的唠叨,生活中好多事不知怎么处理,见人没礼貌,与同学不会相处,不知道谦让,碰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打架,他们从小没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人相处的能力很差,一点也不想吃苦,受不了一点委屈,在学校无组织无纪律,老师一说眼瞪的贼大,好像要把老师给吃了,再加上初中的孩子开始叛逆,更让老师们苦不堪言。碰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要耐心、细心、关心,并要懂得尊重他们, 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有些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 切忌训斥、恐吓、体罚。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我们要像家长一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住校的学生要教他们如何把衣服洗干净,在寝室里以大局为重,不能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同学生病了要帮他们打饭,带他们看病,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时一定要寻求别人帮助,真诚对待别人,团结同学,说话要文明,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尊重。对人要大度,要善于原谅人,吃饭时注意营养,别在学校门口买那些非正规厂家的零食,以免影响身体健康。提醒他们每星期至少给爸爸妈妈打一次电话,问问他们的工作情况,感受一下爸妈的辛苦,知道自己不好好学习谁都对不起。如实汇报自己的成绩和近阶段的在校表现,多与家人交流,会缓解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来自亲人的关怀和鼓励更会增加他们约束自己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当然,我们也适当让学生受点小委屈,

经受些挫折,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为了学生,我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好及时提醒学生天气变化,注意穿衣,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真心付出,愿意听老师的,不在整天惹是生非了。一旦他们开始学习,上课不再感到无聊,肯定会逐渐进步,鼓励他们勤学多问,不久他们的生活心态和学习心态都会阳光明媚。教育者对学生的厚爱一定会使他们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当然也有的学生分数出来都是“个位数”,不是因为不良习惯造成的,而是智商确实有问题。对他们我们只能放低要求,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就行,并提问好回答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没有忽略自己。这样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帮助,将来利于适应社会。

有些学困生刚开始学习很好,由于初中进入叛逆期,讨厌爸妈的唠叨,和老师的严格管理,心里就不想让父母、老师满意,给家长对着干,在校上课故意说话,惹老师和父母生气是她的生活目的。这样的学生更容易转化,他们往往很有性格,我们只要给他们好好沟通,从他的角度分析问题,表达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并给父母做思想工作,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掂掂脚摘桃”。别老是把自己的孩子和最优秀的孩子比较,只要他们努力,有进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认可。老师和这些学生一旦成了朋友,孩子和家人的关系一旦融洽,他们真干起来会成为班里的一匹匹“黑马”,周围的人都会对他们目瞪口呆,一个个在感叹“这孩子真优秀”。因为他们基础本来就好,头脑又聪明,心情只要愉快,心里只要愿学,成绩呼呼上升确实可以理解。这些学困生被转化之后,可就是将来的爱迪生、比尔盖茨……

学困生的成因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力争转化他们。学困生在班里心理承受能力、抗击打能力、百折不挠的精神都胜过一般人,如果能教育好他们,学成之后走向社会,他们的力量是不可小看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每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老师的毕生追求,我们选择老师这个行业,就需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去育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时班里的露头青也许会成为社会中的“露头青”---顶级能人。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的文档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u1j0boel8xswm2yhl07916095ebr009f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