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业达标]
下图反映的是北半球M、N、P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冬至日状况的一组是( ) A.M1、N1 B.M2、N2 C.M1、P2
D.N1、P2
2.三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P、M、N C.N、M、P
B.M、N、P D.P、N、M
解析:第1题,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昼短夜长,而且太阳高度夏至日大、冬至日小,据此可知M2、N2、P2反映的是冬至日状况,而M1、N1、P1反映的是夏至日状况。故选B选项。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据此可以判断
三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M、N、P。
答案:1.B 2.B
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图示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白昼时间,今天白昼时间为11小时48分,明日白昼时间为11小时50分,白昼时间变长,但是昼短于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位于12月22日至3月21日之间,且白昼时间接近12小时,离春分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C
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南半球,向北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A
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第5题。
① ② ③
5.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 ) A.①②③ C.③②①
B.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同一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则该地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反之离太阳直射点越远。读图可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阳都在南方,说明三地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则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越低,因此排序正确的是A项。
答案:A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 ) A.春分 C.秋分
B.夏至 D.冬至
7.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 A.正处梅雨季节 C.盛行东南信风
B.全省冰雪覆盖 D.各地昼夜等长
解析:由图可知,①太阳光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此时为夏至;③太阳光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此时为冬至;②太阳光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居于①③之间,此时应为春分或秋分。由题意,若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说明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故应为冬至节气。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地为春分或秋分,因此浙江
各地昼夜等长。
答案:6.D 7.D
8.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从D点向E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时,上海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巴西圣保罗昼渐长,夜渐短 C.温哥华白昼时间比旧金山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E.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逐渐缩短
(4)请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C时,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F处为南回归线,经度为20°W, 120°E位于F点以东,经度差为140°,地方时相差9小时20分。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第(2)题,从D到E,太阳直射点南移,上海昼渐短夜渐长,但昼长仍大于夜长。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第(3)题,太阳直射点从B到C,为北半球春分至夏至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易出现春旱;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温哥华昼长大于旧金山;南极洲极夜范围从极点扩大到南极圈;天安门广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
答案:(1)12 22 21 20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等长 (3)ADE (4)见下图。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或夜长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夜长示意图
9.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 ①甲地 ②乙地 ③丙地 ④丁地 A.①②
B.②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