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0:08: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主备: 王钰钟 日期: 9 月 28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2、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一)、提出问题:出示投影片(图形出示,内容教师讲解)。 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他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同学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位专家的意思是AB=BC,也就是△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他是怎么知道△ABC是等腰三角形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复习引入 A 提问: 1、 如图,在△ABC中,AB = AC,图中必有哪些角相等?为什么? 2、 反过来,若∠B= ∠C,一定有AB=AC 吗? B C 3、 通过“纸制三角形实验”发现“等角对等边”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真实可靠,必须从理论上加以证明。 4、 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已知:ΔABC中,∠B =∠C. 求证:AB = AC. (学生思考:定理的证明方法。按实验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探讨证明的思路。然后由一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学生评论,由此引出多种证法,再由学生归纳作辅助线的方法,教师总结。) 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思想方法以及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修改意见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运用. 自主体验 生成新知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 =∠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出.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ΔAB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 实践体验 展示反馈 1)已知:如图a,AB=AC,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D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如图b,AB=AC,BF 平分∠ABC交AC于F,CE平分∠ACB交AB于E,BF和BE交于点D,且EF∥BC,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A作EF∥BC交CD延长线于E,交BD延长线于F,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自己画图) (4)如图c,若将第(1)题中的AB=AC去掉,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会 如何?还可证出哪些线段的和差关系? 体验反刍 回顾小结 教后反思

搜索更多关于: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的文档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zyj32i965zpak1cslt1is530855j00ic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