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孔子世家赞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1:28: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4课时 序号 NO72-75 一八、 短文两篇 孔子世家赞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及思想,积累文言词汇、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评 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背诵全文, 教学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特殊用法。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目标 存在分歧的原因。 情感目标: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理解作者的主张和愿望,学习他执著追求、好学不倦的精神 课型:预习课 2课时 预习 目标 1介绍文题 2背景简介3、解题4. 理解并背诵全文 5积累文言实词 6整体感知文章内容。7学习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8、 李贽的思想及其《 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矛头指向。 9、《 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导 学 提 纲 导学提纲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孔子世家赞》1. 概括文章的主旨。 2.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集中概括司马迁对孔子极度的仰慕、 崇敬和赞美之情? 3. 司马迁赞孔子为 “至圣”的依据有哪些? 4. 文中除了用“至圣”,赞美孔子的词还有“高山”“景行”, 你认为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1.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要驳斥的主要论题是什么?要 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 2. 作者是如何证明“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 异端”这一论题是虚假的? 3. 李贽在文中多处引用典籍中记载的孔子的话,比如“圣则吾不能”“攻乎异端”“知之为知之”等,请你分析这样做的 短 用意是什么? 4. 在文章第2 自然段中,作者直接抨击那些从众之人的 “不自知”“强不知以为知”“虽有目,无所用矣”,然而在文章 末尾又用四个 “从众”把自己写得俨然一个从众俗流,这是为什么?

5. 文章结尾段说:“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你能根据此 句推断出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社会里? 预习 反馈 预习 小结 课后反思 环节 知识 回顾 展示目标 展 示 内 容 课型:展示课 反馈 2课时 具体内容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是一篇驳论文,作者要驳斥的主要论题是什么?要 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 1完成、明确预习目标及提纲内容,写出展示内容。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书写能力、合作精神。 教法学法设计 (一)通假字: (二) 积累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并查找资料说说后 世常用其表达怎样的含义。 本文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 慕、崇敬和赞美。 第一组题 1、作者介绍。 2介绍时代背景3解题。 4背诵课文 5、积累实词 6、分析赏析《孔子世家赞》 7、完成(1-4题) 第二组题 1、背诵全文2、积累实词3、分析赏析《孔子世家赞》4、总结全文 第三组题 1、作者介绍。 2介绍时代背景3解题。 4背诵课文 5、积累实词6、分析赏析 《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1-5题) 第四组题 1、1、作者介绍。 2介绍时代背景3解题。 4背诵课文 5、积累实词6、分析赏析 《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7、总结全文 李贽笔下奉孔子为 “大圣”的“人人”没有主见,人云亦 云,是一群愚昧懵懂而却自以为 “知”的荒谬鄙陋之徒。而司 马迁是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亲读孔子之书,亲临孔子故里走 访,亲见孔子门徒虔诚习礼后,才分析总结给孔子下历史定论 的,他们与司马迁有着本质的不同 展 示 总 结 反 馈 检 测 课 后 反

1、文章结尾段说:“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你能根据此 句推断出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社会里? 2、背诵其中一篇文章。 思

孔子世家赞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v21i0k2nn03gjy5z87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