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中的酶和ATP
酶
1.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及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均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
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提供的活化能更多,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提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活化能。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4.酶活性受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量的影响。 提示:底物浓度、酶量不影响酶的活性。
5.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提示: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6.用淀粉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既可用碘液也可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
提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实验温度。
7.探究胃蛋白酶的最适pH时,将其加入蛋清中再加入缓冲液。 提示:应先加缓冲液再加蛋清。
8.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提示:应将酶与底物分别在设定的温度下保温,然后混合。
ATP
1.一个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且都容易形成和水解。 提示:ATP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更容易形成和水解。 2.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ATP。
提示: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ATP,如放能反应。
(×) (×) (×) (×) (×) (×) (√) (×)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4.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提示: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能够达到动态平衡。 5.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
(×)
提示: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可来源于线粒体,也可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6.有氧条件下,植物根尖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提示: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
7.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只能由ATP直接供能。
提示:直接能源物质除ATP外,还有GTP、CTP、UTP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