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 本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生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该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做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课文 分析 让读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教学《金字塔夕照》,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运用的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赏析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想象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认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同时对古埃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成就也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探索之趣。 1.会认10个生字;重点理解“熠熠发光、遐想、泛滥、精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教学 目标 达方式,明确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金字塔,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培养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1.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通过朗读,明确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教教学 重点 2.了解两篇短文运用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明确记叙、描写与说明的区别。 学难式及其不同的作用。 2.体会第一篇短文所抒发的感情;通过第二篇短文感3.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筑历点 受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程等知识,感受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激发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热爱之情。 劳和智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熠、遐”4个生字;重点理解“不愧、遐想、熠熠发光”等词语。 2.朗读《金字塔夕照》,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夕照》,明确课文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金字塔的一组照片,特别是夕阳下的金字塔的照片。
导语: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而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埃及的象征——金字塔,去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神圣与庄严。(板书:金字塔夕照)
2.齐读课题,引发思考。
过渡:读了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预设: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夕阳下的金字塔?在夕阳下的金字塔旁,作者产生了哪些想法?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简要介绍作者及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我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代表作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
埃及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
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米,塔基边长227米,用约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石材砌成,占地约5.3万平方米。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是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的。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帝王(法老)的陵墓,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朗读音频,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yìmínɡ
译 名 不 愧 熠 熠 发 光 遐想
bùkuìyìyìfāɡuānɡxiá
◆需注意的字音:“愧”的读音是“kuì”,不是“kùi”; “遐”的读音是“xiá”,不是“xá”。
◆需注意的字形:“译”的右下边是“”,不是“丰”;“熠”的右下边是“白”,不是“日”;“遐”是半包围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黄澄澄]形容金黄色。 [译名]翻译的名字。
[不愧]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
[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风采]风度神采。
[激荡]文中指作者看到金字塔后思绪受到冲击而激动。
4.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景色特点,交代金字塔的所在地。 第2自然段:描写金字塔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金光的宏伟、壮观的美景。
第3自然段:指出无论从象形的角度,还是从会意的角度,“金字塔”译名中的“金”都是绝妙的,赞美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第4自然段:描述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的金色,激发了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了作者的遐想和幽思。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夕阳映照下金字塔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的认识及金字塔给人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感受金秋九月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指名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月”“开罗”“金色”,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中的“九月”交代时间。人们常说“金秋九月”,九月是最美好的时节,九月是金色的。开罗是埃及的首都,横跨尼罗河,市区西南矗立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写开罗,实际上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金色”是季节的颜色,也为金字塔设置了美丽的金色背景,点明题目。
感受壮阔雄浑
1.出示背景句,朗读并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这句话为金字塔设置了怎样的背景?
明确:在金色的夕阳的照射下,田野、沙漠、尼罗河水等都变成金色的,为金字塔设置了广阔、壮丽的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