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
学生 班级 学号 教师
张慧 环境工程 642085229007
张宇峰
1 / 9
目录
1 2
前言........................................................................................................................................... 3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 4 2.1 秸秆饲料利用技术 ....................................................................................................... 4 2.2 秸秆能源利用技术 ....................................................................................................... 5
2.2.1 沼气发酵技术 ................................................................................................... 5 2.2.2 秸秆发电技术 ................................................................................................... 6 2.3 秸秆工业原料利用技术 ............................................................................................... 7
2.3.1 生产有机产品 ................................................................................................... 7 2.3.2 改性秸秆吸附材料 ........................................................................................... 7
3 国外秸秆利用情况 ................................................................................................................... 8 4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2 / 9
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第四大能源,因此秸秆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秸秆饲料利用技术,能源利用技术,包括沼气发酵技术和秸秆发电技术,秸秆工业原料利用技术,包括产乙醇和制作改性吸附材料等。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能源利用技术;饲料利用技术;工业原料技术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农业和农村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两大支柱,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固废的种类增多,污染程度加深和处理难度增大等问题。农村环境迅速遭到严重破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农林剩余物年产出实物量为20.29亿t,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能源作物[1]。农作物秸秆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第四大能源。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含有大量的氮、钾、磷元素,这些元素的总量相当于全国每年化肥用量的1/4[2]。合理利用秸秆,有利于工业、农业发展,但是大量秸秆被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气体及气溶胶组分,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破坏土壤肥力,还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如何将秸秆转化为可为我们利用的资源,已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表1-1列出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质量分数。
表 1-1 主要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质量分数(干重%)
秸秆种类 干物质 粗蛋白 稻草 麦秸 玉米秆 大豆秆 花生藤 蚕豆秆
85 85 94.4 85 90 8.7
4.8 4.4 5.7 5.7 12.2 2.9
粗脂肪 1.4 1.5 1.6 2.0 - 1.1
粗纤维 35.6 36.7 29.3 38.7 21.8 37.0
无氮浸出物
39.8 36.8 51.3 39.4 - 35.9
粗灰分 12.4 6.0 6.6 4.2 - 9.8
Ca 0.7 0.3 微量 1.0 2.8 -
P 0.6 0.1 微量 0.1 0.1 -
3 / 9
2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
我国秸秆利用技术主要有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秸秆饲料利用技术以及用于工业原料(造纸、降解膜、建筑材料、塑料替代品等)等。不同秸秆的有机质成分基本相似,根据不同途径可选择适合的秸秆。一般而言,用作饲料和食用菌基料的秸秆要求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要高,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的含量要低;用作建筑材料和能原材料的秸秆要求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和热值高,对蛋白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低[3]。
2.1 秸秆饲料利用技术
在农作物完全成熟以后秸秆的营养价值很低,粗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可消化能等含量较低,适口性和消化性差,反刍动物对秸秆的采食量小,秸秆在反刍动物体内消化率低。但秸秆中含有70%的碳水化合物类,所以可以采取一些处理措施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秸秆用作饲料的加工方法及优缺点如下表2-1所示
表 2-1秸秆用作饲料的加工方法及优缺点
方法 物理方法
具体方法
粉碎软化、压块制粒、热喷
处理、挤压膨化 碱化处理、氧化剂处理、氨
优点 简单易行、容易推
广
提高采食量、消化
缺点
一般不能提高营养价
值
易造成化学物质的过
化学方法
化处理、复合化学处理 青贮、微贮、鸡粪调制、酒
生物方法
糟调制
提高营养价值
率
量,使用范围狭窄、
推广费较高 技术要求高,易造成
腐烂变质
余建军[4]采用物理法将玉米秸秆高温蒸煮预处理,以酶菌共降解秸秆的生物技术手段转化生产蛋白饲料。结果表明,通过生物转化可明显提高秸秆粗蛋白含量,超过了蛋白饲料中最低含20%粗蛋白量的要求。
王巍杰[5]采用白腐真菌降解玉米秸秆制备饲料,以降解纤维素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秸秆饲料发酵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72h、温度30℃、pH值8.5和固液比1:15。秸秆饲料中粗纤维还原糖含量增加13.77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增加3.98个百分点,粗纤维含量降低13.91个百分点。
4 / 9
露西亚[6]采用尿素氨化、常规青贮、外加植物乳酸菌等三种常规方法对稻草、玉米秸、甘蔗尾进行处理,比较其体外消化率,以确定这三种秸秆饲料最适宜的常规处理方式。试验结果显示,在添加5%玉米粉、5%麦麸、1%豆粕、0.5%尿素的基础上采用植物乳酸青贮处理的稻草、玉米秸、甘蔗尾的体外消化率最高。
2.2 秸秆能源利用技术
2.2.1
沼气发酵技术
秸秆发酵制沼就是将麦秸、稻草等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成简单而稳定的物质和以CH4为主要成分的沼气。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有机质消耗了50%,氮、磷、钾可保留90%,病虫源明显下降。秸秆生产沼气,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进沼气池;二是秸秆作牲畜饲料,牲畜的粪便入沼气池。沼液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杀菌作用。沼渣中含有10%~15%的粗蛋白、45%作用的矿物质,不仅是优质肥料,还可以用于培育蘑菇、木耳等。
联户秸秆沼气工程的工艺类型为能源生态型,即通过厌氧发酵后的沼液以农村的农田、鱼塘、植物塘等为依托,作为农作物的有机液体肥料的工程,以生产沼气、环境保护和沼肥生产为目的,冬季通过自身产生的沼气以及太阳照射加温方式,保持中温发酵,其主要原料来源为农作物秸秆,辅料为少量人畜粪便或者少量尿素,投料方式为连续投料。秸秆沼气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2-1。
图 2-1沼气发酵基本工艺流程
秸秆在投入发酵池之前,一般需要进行除杂、切碎、堆沤等处理。在联户秸秆沼气工程中,原料的预处理只需要粉碎、添加沼液或者复合菌剂并进行池外堆沤即可。
沼气生产时,沼气在发酵产气过程中需要完全的隔绝氧气,故沼气发酵也称厌氧发酵或厌氧消化。厌氧消化的类型,根据原料在消化器内的水力滞留期(HRT)、固体污泥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留期(MRT)相关性的不同,可分为常规型、污泥滞留型和附着膜型三种,
5 /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