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调查报告
引言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跃居全球首位,其中,乘用车2009全年国内销量达到1025.9万辆,同比增长59.1%。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车轮行业也出现了较快增长,2008年世界铝车轮产量超过2亿件,2009年汽车车轮需求达到17710万件。轮胎作为汽车最易磨损的零部件,对于汽车性能和安全来说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其中规定,包括轮胎在内的易损耗零部件在其质量保证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免费更换易损耗零部件。
调查方案设计
本调查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一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其中生产量为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2012年前四个月我国汽车产量为643.19万辆,销量为641.75万辆。
如图(1):世界及中国历年汽车产量及中国所占份额
图1 数据来源: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分析得出
图1是世界及中国历年汽车产量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到世界近十几年来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全球汽车总产量由2001年的5630万辆增长到2011年的8010万
辆,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从2009年以后,恢复了增长趋势。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尤其迅猛,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不断攀升,从2001年占全球4.1%的比例迅速增长为2011年的23.1%。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汽车市场良好的产销状况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变化,像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江森、李尔等世界知名零部件供应商正通过其全球合作关系和制造体系,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现在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简述 1、行业界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指指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的制造。经2003年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调整后,其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为:C3725。主要包括:
(1)汽车部件:
离合器总成、变速器总成、传动轴总成、分动器总成、前桥总成、后桥总成、中桥总成、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前后悬挂弹簧总成等;
(2)汽车零件:
缓冲器(保险杠)、制动器、变速箱、车轴、车轮、减震器、散热器(水箱)、消声器、排气管、离合器、方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等零件。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365亿元增长到2011年20155亿元。十一年间增长了将近15倍。
图:2:2001年-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及增长趋势
图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
截止2011年底,全国纳入统计的共有1102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8905亿元,利润总额为1399亿元。这将进一步带动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在制造等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
如图3:2001年-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变化图
图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2001-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发展稳定增长,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1年该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为1.43%,2006、2007年分别达到了2.58%和2.77%。2010年和2011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02%和4.27%。可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近11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供求状况 1、市场运行整体状况
2001-2011年,我国汽车整车企业的整车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26%;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28.25%,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达到20155亿元,同比增长24.87%,销售收入达到18905亿元,行业利润率7.4%,全年利润总额达到1398.97亿元。2011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从业人数达到229万,实现工业总产值20155亿元。
图4 :2001年—2011年汽车零部件占汽车工业产值份额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不完全统计得出
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值占汽车工业产值份额不断增长,由2001年的30.79%增长到2011年的43.45%。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也不断壮大。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生产中心,加速了我
国际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图5 2005年—2011年汽车产业零部件产业利润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及网络数据分析得出
图5是2005年—2011年汽车产业中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利润率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产业中整车利润率除了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降为2.29%外,其他年份基本上徘徊于4%—5%之间。而零部件产业的利润率则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8.2%,2011年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及欧债危机影响,利润率有所下降,但仍达到7.4%,远高于汽车整车产业的4.7%。 2、 产销情况
1.生产状况
中汽协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国产汽车产销同比明显增长,带动累计产销双双正增长,汽车行业趋稳迹象明显。前5月累计,汽车产销分别为800.02万辆和80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9%和1.70%。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于稳定。这必将影响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度下滑,总体净利润下滑在30%左右。财报显示,我国6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营收合计同比下滑5.7%至688.94亿元,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近三成(27.9%)至39.83亿元;平均净利率为5.8%,较201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超七成企业(47家,包括五家亏损企业)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2.销售情况
2001-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整体销售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图6 : 2001年—2011年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的:机电网
从图7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在2002年增长非常迅速,2005年增长率则非常低。随后又恢复快速增长态势,但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受到汽车整车产业影响。2011年增速放缓。但汽车零部件销售产值绝对量仍然逐年增加。市场容量不断扩张。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总收入达到18905亿元。大约是2001年1601亿元的12倍。
在企业分布方面,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销售状态不一。随着外资企业频频进入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领域,使我国本土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我国国内资汽车零部件厂家的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至25%,市场份额的相对弱势表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缺乏底气。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投入的比重上远低于跨国企业,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只占销售收入的0.6%左右,而跨国公司的比重大概能达到7%-10%。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图8所示,2011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外商与港澳台企业所占份额约为50%,国有企业约为10%,股价制企业11%,私营企业为15%,其他企业为14%。
图7: 2011年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3、进出口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