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第七单元 第21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 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23:06: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图甲所示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D.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之比为1∶1∶2

解析:该生物(2n=4)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甲图中细胞每一极均有4条染色体,应为有丝分裂后期,A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项错误;该生物体细胞中不含有a基因,图乙中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造成的,C项正确;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之比为1∶2∶2,D项错误。 答案:C

11.秋水仙素的结构与核酸中的碱基相似,其可渗入到基因中去;秋水仙素还能插入到DNA的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据此推测,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后不会引发的结果是( ) A.DNA分子在复制时碱基对错误导致基因突变 B.转录受阻导致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能流向RNA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局部解旋导致稳定性降低 D.转运RNA错误识别氨基酸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解析:秋水仙素的结构与碱基相似,渗入到基因中的秋水仙素取代正常碱基配对可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的秋水仙素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使转录受阻,B正确;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的秋水仙素,可能会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局部解旋,导致其稳定性降低,C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后,不会导致转运RNA错误识别氨基酸,D错误。 答案:D

12.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①②③

第 5 页

解析:假设正常基因为A1,突变基因为A2,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含有基因A1、A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随机进入子细胞中,此时会出现如下情况:①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1的染色单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1的染色单体进入同一子细胞,就会产生正常基因纯合细胞和另一个突变基因纯合细胞;②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1的染色单体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含A2的染色单体进入同一子细胞,就会产生突变基因杂合细胞,故D正确。 答案:D

13.(2019·宁夏银川模拟)下图中,a、b、c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3个基因,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 B.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

C.若a只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 D.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

解析: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可能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A错误;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C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转录,但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完成,D错误。 答案:C

14.IFAP综合征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极为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毛囊角化过度且严重畏光,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回答下列问题: (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________因素。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自发产生。

(2)若IFAP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某一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

第 6 页

从亲代遗传而来的,那么该患者的母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患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区有一定数量的IFAP患者,若不能深入家庭去调查患者父母和子女的情况,则可通过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判断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请你对调查结果和结论作出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自发产生。(2)若IFAP综合征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某一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亲代遗传而来的,那么该患者的母亲不一定患病,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3)若不能深入家庭去调查患者父母和子女的情况,则可通过调查患者中男女人数或比例来判断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1)生物 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2)不一定 其母亲也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3)患者中男女人数或比例 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5.某多年生植物(2N=10),茎的高度由一对等位基因(E和e)控制。研究发现:茎的高度与显性基因E的个数有关(EE为高秆、Ee为中秆、ee为矮秆),并且染色体缺失会引起花粉不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高秆植株(甲)在花蕾期用γ射线照射后,让其自交,发现子代有几株中秆植株(乙),其他均为高秆植株。子代植株(乙)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假设:

假设一:仅由环境因素引起;

假设二: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其发生了隐性突变;

第 7 页

假设三: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的片段丢失。 ①γ射线照射花蕾期的植株(甲)后,植株叶芽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发生了突变,但在自然条件下,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进行如下实验:将中秆植株(乙)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2)①叶芽细胞属于体细胞,而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因此植株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②本题应该根据三个假设逆向解题。将中秆植株(乙)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假设一正确,该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则植株甲基因型仍为EE,自交子代都表现为高秆。若假设二正确,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其发生了隐性突变,则其基因型为Ee,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中秆∶矮秆=1∶2∶1。若假设三正确,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的片段丢失,则其基因型为E_,由于染色体缺失会引起花粉不育,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_=1∶1,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中秆=1∶1。 答案:(1)5

(2)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体细胞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②若子代性状全为高秆,则假设一正确;

若子代性状高秆∶中秆∶矮秆=1∶2∶1,则假设二正确; 若子代性状高秆∶中秆=1∶1,则假设三正确

第 8 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第七单元 第21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viqz34dfm0a6ri16ozy38gut0xt46013s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