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 )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 A. 国家机关
B.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C.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D.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4.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 )制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国务院 C. 国家权利机关 D. 教育部
5. 教育法的(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
的活动。
A. 遵守 B. 适用 C. 实施 D. 解释
6.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人
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专业 B. 专门 C.
技术
D.
应用性
7.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 )
义务教育”。
A. 入学接受 B. 按时入学接受 C. 完成
D. 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
8. 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 )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
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A. 公民 B. 学生 C. 成年人 D. 青少年
9. 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称为( )证书。
A. 学业 B. 学历 C. 毕业 D. 非学历
10.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
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称为( )。
A. 教育督导 B. 教学检查 C. 教育评估 D. 教学评估
三、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 ) A. 14周岁以上的公民
B. 18周岁以上的公民 C. 16周岁以上的公民
D. 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2. 下列各项中,( )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A. 教学场所 B. 社会团体 C. 教育机构 D. 学生上课
3.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 )的存在。 A. 教育法律规范 B. 教育法律事实 C. 法律现象 D. 社会关系
4. 社会监督包括( )等。 A. 人民政协监督 B. 卫生部门监督 C. 司法机关监督 D. 民主党派监督
5. 按照《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 )几个级别。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4 分。) 1. 简述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要点】(1)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2分) (2)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公民(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法人);三是国家。(3分)(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和人身利益。(3分)(4)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和依法应当履行的责任。教育法律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行为权、要求权和请求权;义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不作为、积极作为和接受国家强制。(4分)
2. 简述教育法解释的含义、目的及方式。【答案要点】(1)教育法的解释是指对教育法的
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3分)(2)教育法的解释目的在于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教育法,保证教育法的适用和遵守。(4分)(3)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教育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① 正式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三类。② 非正式解释是指学术界、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对有关法律所作的法理性和学术性的解释。(5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学生未交集资款,学校拒绝其入学案
【案情】
楚丽今年六周岁,正是应该上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
可当楚丽的父母带她到所在区的学校报名时,却被告知要交纳3000元集资费方能入学。理由是现在学校正在建造新的教学大楼,因学生在新教学楼建好后就是受益者,因此每位入学的学生都要缴纳集资费,支援学校建设,学生小学毕业时,这笔钱会如数返还给家长。
因楚丽父母所在工厂的效益不好,交纳这笔钱很困难,学校便以其父母没有能力缴纳集资费为由拒绝接收楚丽入学。
试分析:
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
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