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框 增强规则意识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规则的作用,了解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纪律,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知道遵守规则要克服不良心态、涵养高尚道德。
情感态度观念:理解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规则意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涵养道德,让规则常驻心中。
运用:现实生活中,在可能违规时调控自己的不良心理,做遵纪守法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遵纪守法的人。
难点:纪律与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五、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64~68; 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查找名字和古代军纪的出处及解释;印发材料:“骑手的故事”、“纪律与法律的异同”(表格)。 学生:预习并思考教材中问题;做好上课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导语和第六课导语,了解本单元知识结构,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
设问“我们学法、提高法律素质的意义何在?”过渡至本单元知识结构。简单讲解本单元的逻辑结构,最后强调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问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对于我们中职生来说,学法、守法首先要从遵守什么开始? (二)研习新课
第一目:规则与秩序。 1.教学内容
(1)人类的活动是受制约的。(2)规则的重要作用。 (3)人们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多方面的。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马的缰绳和课堂纪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
1
料,用PPT逐一出示问题:缰绳在驭马时起什么作用?课堂纪律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时有什么作用?
(2)讨论和归纳相结合,归纳导出:复杂世界是有秩序的,人类活动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制约。明确规则的制约保障秩序的稳定。点明制约人们活动的就是人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是多方面的。说明各种社会组织都会有其相应的规则,有规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点。 第二目:纪律与法律。 1.教学内容
(1)纪律的含义及作用。 (2)法律的含义及规范作用。 (3)纪律与法律的共性与区别。 2.教师活动
(1)通过漫画“马的缰绳”,设问过渡:缰绳寓意什么?引出纪律的概念。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材料“古代军纪”,以此强化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 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归纳纪律的作用,明白纪律带给人的不仅是限制和约束,更多的是自由和空间。引导学生明确规则意识,主动将他律变为自律,成为有更高道德境界的公民。 (3)探究活动三:王某维权事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案例,思考:港务处依据什么对王某做出停职检查的处理?法院依据什么裁决这一劳动纠纷?什么是法律?纪律与法律有什么异同?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基础上进行赏析性点评,同时纠偏,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违反纪律有危害,感到不光要依法维权,还须时刻遵纪守法。点明法律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页“链接·法律的规范作用”,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接着以表格形式归纳纪律与法律的异同,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并明确纪律和法律都是规则,都应当遵守,我们应该做遵纪守法的人,着重强调法律是人们行为的首要准则,明确法律的权威性。 第三目:做遵纪守法的人。 1.教学内容
(1)职业活动中不遵守规则的危害。 (2)要克服违纪违法的不良心理。 (3)讲道德,避免违纪违法。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王某、徐某两起事故。引导学生阅读第67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思考: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
通过讨论得出: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探究活动五:三种违规的心理原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镜头一、二中的文字材料,结合教材第68页“链接·青少年常见的违规心理”,讨论、回答问题:上述三种现象违反了什么规则?在我们身边的学生身上有没有发生过上述行为?要避免上述恶果需要克服什么不良心理?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强调要求学生克服不良心理,自觉涵养道德,理性对待规则,让规则常驻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第六课第二框 建设法治国家 一、教学目标
2
认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法治与德治要结合起来,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增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拥护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
运用:崇尚法律的权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努力做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刚正磊落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难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五、教学资源
《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教版)P68~73;PPT课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 学生:预习思考。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
分析山杠爷案例,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山杠爷案例。
看山杠爷的例子,思考:山杠爷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好,事情就一定办得好吗?治理村庄应该依据什么?山杠爷违法侵权表现在哪些方面?山杠爷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发?
在讨论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德治要与法治结合,必须依法治村、依法治国,法治是治理国家最合理的模式。设问过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 (二)研习新课
第一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3
(1)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看图片,谈观后感。用PPT逐一出示“建国60周年大阅兵时‘依法治国’方阵” 图片,谈谈观图片后的感受。
党的十五大郑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用PPT出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2)点明“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接着从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主体、依据、客体、目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内涵。点明法治是对人治的否定,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并引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问题。
(3)探究活动三:房地产开发商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涉及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开发商不执行法院判决,该怎么办?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明确指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告诉学生生活中的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要学会依法维权,加强法治建设,同时说明我国加强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4)文献探究:法治与德治相结合。PPT出示江泽民讲话,请学生谈谈对讲话的理解。归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用PPT出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令人不敢破坏规则;德治,以其感召性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让人不愿破坏规则;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第二目: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1.教学内容
(1)要崇尚法律的权威。 (2)政府要依法行政。 (3)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邱某害夫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0~71页案例,思考:邱某毒死丈夫的原因是什么?她可以结束“治愈无望、濒死状态”丈夫的生命吗?对邱某的处理,是按照民意还是依照法律?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相结合,强调在法治国家,情、理、法,法为先,引入案例“法重于情”,感召学生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2)文献探究:政府依法行政。通过温家宝讲话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指出:政府依法行政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的重要意义,政府依法行政。
(3)探究活动五:佘某案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71页案例,回答:对佘某的错判失误在什么地方?佘某被迫承认莫须有的罪行,服刑11年,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司法为民,司法必须公正,司法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4)结合教材第72页第一个“点评”,强调抓四个环节,并板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主导地位、以法律为准绳;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三目: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及对公民的要求。
4
2.教师活动
(1)引入“死刑复审”图片,简单介绍死刑复核程序。过渡至知识讲授:思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有哪些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的第二个“点评”,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其不同组成部分的各自作用。
(2)引入温家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的讲话,强调为了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链接”,深化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3)介绍今年两会期间的“选举法”修改情况,思考:修改选举法的意义何在?讨论归纳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根本制度保证。
(4)探究活动六:公正切分蛋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73页活动框文字材料,调动学生思维,讨论问题:能否公平分蛋糕?有别的好主意吗?有何启示?
归纳:条件不具体,判断是否公平的角度不同,但只要制度正义就有利于保证公平,强调我们要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培养公正意识,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刚正磊落的人(用PPT出示)。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