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与生物、物理共120分钟,化学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N—14 O一16 Na—23 S一32 Cl—35.5 Ca—40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4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饥化合物的是( ) A.丝绸 B.草药 C.茶叶 D.瓷器 【答案】D 【解析】
A、瓷器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故A正确; 其它三项中的主要物质均为有机物。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50mL量筒
【答案】B 【解析】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量取5.5mL液体 D.称量10.05g固体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失火。 B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要求。
C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的原则,最取5.5毫升液体不能用量程
为50毫升的量筒,应该用10毫升量程的量筒。
D称量固体的质量时,要左物右码。即天平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13.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6 2 6
D.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 【答案】B 【解析】
A从化学式可知,丁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12×4):(1×8)=6:1 ≠1:2
B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碳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所以碳元素在第二周期。
C碳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四个;
D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4.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B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C氧化物指在化合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的一种为氧元素。而生成物中并不能确定有氧元素,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单质,每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是零,在反应后生成化合物,所以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5.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A B C D CO2与O2 棉线与羊毛线 AgCl与NaCl 鉴别方法 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NaOH与Na2CO3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答案】D 【解析】
A燃着的木条放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放在氧气中会燃烧的更旺; B棉线点燃后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羊毛点燃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氯化银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水都显碱性,加入酚酞后都变为红色。
溶解度/g 16.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50 40 30 甲 乙 0 20 40 温度/℃
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数相等。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由图可知,40℃时,乙的溶解度为40克,故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40g?100%?28.6%
40g+100g溶解度?100%;所以20℃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
溶解度+10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4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会有晶体析出。
1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 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 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答案】A
8 4.4 沉淀或气体的质量/g
R P 0 Q Na2CO3溶液质量/g
【解析】在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由于碳酸钙不能在盐酸中存在,所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当盐酸反应完后,继续加入碳酸钠则与氯化钙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从图示及以上分析可知,OP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QR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过程。
A项中P点时,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此时溶液中有氯化钠、氯化钙两种溶质。
B项中R点对应的碳酸钠质量为此全部加入的量。设生成4.4克二氧化碳时需要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106x? 444.4gx=10.6g
生成8克碳酸钙需要碳酸钠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y 8g
106y?1008g y=8.48g
10.6g?8.48g?180g
10.6%需要碳酸钠溶液总质量为:
C由于OP过程中盐酸逐渐减少,溶液酸性变弱,所以pH变大。 D中从开始分析可知正确。
18.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