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可编辑.
《以“学案导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
省 级 课 题 研 究 结 题 报 告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民族中学数学课题组 夏明奇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课堂教学始终是主渠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在学法指导上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还能做哪些工作?这些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教学中,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无疑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追求把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应是新课程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虽然教无定法,单教应有常法,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学的角度,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一种方案是必须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学案的“学案导学”是一种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课堂教有教案,学生学有学案。课堂建立起学与教的桥梁,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还学生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数学课堂动起来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令人堪忧。我校属于全省11间少数民族寄宿制初中之一,全校近2000名学生中,有超过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这部分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且自身文化素质也不高,认识水平低,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管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仍不够理想。与城市学校相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差距。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以“学案导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
. 专业.专注 .
.word可编辑.
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问题”形式,利用学案对学习进行引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数学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治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二、 课题的含义及主要概念界定
(一) 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导学案”的定义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案,它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的。“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问题” 形式利用学案对学习进行引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数学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 :最早提出建构主义者是瑞士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 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如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材料等,通过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而获得,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指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
. 专业.专注 .
.word可编辑.
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己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可以说, 这一条原理是奥苏伯尔整个理论的核心,他所论述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原理展开的。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 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都是意义学习.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素质教育理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 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基本特征: 1)全面性和全员性。 2)主体性。 3)个体差异性。 4)创造性。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
1)对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学习观等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使教师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数学观、数学教育观和学生观。
2)在新课标下建构式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努力探索一种既符合教育学一般规律,又切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这一教学背景要求且操作性强的建构式的“学案导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推广应用的教学模式。
3)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更是一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平台,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4)希望在本研究中培养教师,让我们的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案的价值、特点及运用方案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学案的目的、学案与教学内容,生活实际的关系、学案的运用方式,学案中问题的实效性,趣味性等问题的研究,探求建构充满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案导学”数学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的意义、内容、方式的研究。
3)本课题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动,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形式的教学活动,问题是导学的关键。
. 专业.专注 .
.word可编辑.
4)对教师教研活动的特点和开展进行分析研究 (五) 课题研究的重点 1)学案的设计能力 2) 学案的实施能力 3)教学模式的建构 4)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三、学案教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大致可以这样表述:理论指导---学情等现实问题分析---主体性的理论依据---形成课堂改革的举措----完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具体指:
1、结合学科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特点对教材作再加工。.. 2、学案的设计要体现目标式、问题式的备课思想。 3、遵循学生自学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设计学案。 (二)、研究方法:
1、理解课题研究内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抓集体备课改革,发挥课题组的群体优势。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具体措施: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
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及总结反思几个部分。着力点应放在思路引领上,尽力做到学习内容的纲要化、问题化,学法指导的具体化以及作业的梯级化。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准备阶段:立项申请
2010年7月—— 2010年8月
课题申报,成立课题组。理论学习,查阅文献,形成本研究的“框架” 课题启动阶段:开始实施 2010年9月—2010年11月
确定实验班级,非实验班级,落实实验教师,拟写班级实施计划,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学案,对学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行课堂实验教学。
. 专业.专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