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师范大学顶岗支教实习总结报告
一、教育实习总结
不知是打小对老师的那一份崇敬与热爱,还是四年大学师长们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抑或是在短暂的百日实习时间里被可爱学生所打动,我越越爱上了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爱她,绝不是因为这短暂的实习,不是因为一时冲动,也不是因为她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悟,一种折服,一种皈依。实习的一百天,实习所遇的学生,只是一个契机,一个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这的确是高瞻远瞩,是至理之言。“教育是个良心活”,我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离开了爱的教育,又岂能教出有爱的学子?我第一次登上向往已久的讲台,为人师表,又激动,又惶恐;我从教的时间很短很短,不足百日,少经验,少技巧;我仅仅是个实习老师,在老师们面前我仍旧还是个学生。不及专家学者那般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不及一线教师如此经验丰富、技巧突出,是的,我还差很多,还差很远;但是平心而论,在这一百天里,我也付出了辛苦,付出了真心,在一边教学一边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一)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常听教育者们说:教书育人。在此之前,可能我对这句话仅仅是知道而已,对其真正内涵并不理解,可在此之后,我明白了:诚如斯言,要教书更要育人。学生学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做人。作为一个老师,传授学生以知识理所当然,知识的传授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育人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什么是育人呢?育人就是告诉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传授学生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简而言之,就是先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有人说,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足以证明品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而育人多半就是在育德。一个学生,只有在道德和学识两个方面都优秀,才算得上真的优秀,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否则,
无论他的学识有多高,道德的缺失将必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而育德育人这个工作便责无旁贷的应该由老师来做,不但要做,还要作为重点来抓,还要做好。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孤儿学校,这里的孩子们从小都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更别说教育了;所以,面对他们,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恐怕应该是对其人格、品德的塑造和培养吧!
(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教书不知育人难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而于我而言,三个月实习下来,我最深的感受便是:不教书不知育人难。先说教书,每每看到我的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挥洒自如,学生们在下面听得仔仔细细、津津有味,我就难免有一种上讲台的冲动,但是当我真正走上讲台去传到授业解惑时,我才发现,原来,讲课并不轻松,要上好课更是极为不易。
从备课、写教案到授课、答疑,再到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到测验,到考试,先不说其有很多规律规则,就其流程和繁杂程度就足以让你头大了,更别提还有各种学生管理的问题。你得去启发诱导,去激发智慧的火花,去问费心思考的问题,去赞扬回答的尝试,去推荐书籍,去指点迷津。就是这样,你也未必就上好课了,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你必须全面着手,重点提拔。
更何况,我们说过了,不但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是做人的工作,更加难以把握,难以捉摸。总而言之,不教书,不当老师,你永远不知道教书育人是一件让人激动而惶恐、幸运又痛苦的事。
(三)教学,管理先行;学习,态度为重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教学管理。只有教学管理工作做好了,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可以讨论教学质量的问题。尤其是在我所实习的学校里,该校是一所具有民办公助性质的社会福利学校,更应该重视教学管理。毫不夸张地说,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具体而言,教学管理涵盖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等。
学习,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老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在这其
2
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正如解决人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思想上转变了,一切都好办;学习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学习兴趣就有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就可以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都是白搭。
(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孔老夫子在千年前就睿智地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的确是至理之言,是教育规律的总结和体现,所以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很适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一样的,学生的今天与过去也是不同的,学生更不是成批次生产的产品。所以,教育就绝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千篇一律。教育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而就果洛州处在民族地区这一实际情况来说,不管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者,还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但要因材施教,我们更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照抄照搬,依葫芦画瓢。否则,受害的可能不是你我,但却坑害了一批批学生,一代代后人。
(五)用心栽培,以德塑造
正如上文所说,教书育人是做人的工作,是一件困难而又高尚的事情;所以,要教好书,育好人,除了要具备深厚的学识积淀,高超的授课艺术,还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要有爱心,有慈心,有善心。老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所以对待学生非但言传,还必须身教,将心比心,以诚待诚。
回顾三个月以来我的实习生活,并且由于我所在的是一所孤儿学校,所以,我深深以为,对学生必须用心去栽培,以德去塑造。用真心、爱心、慈心、善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培养;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熏陶他们,让他们一步步成长起来。这句话可能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需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六)教育,是个良心活
人们都说,教育是个良心活,我很赞成这一点。要做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学识,有文化,更应该有良心。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3
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就是要爱学生。学生们在我的眼前成长、变化。当教师意味着亲历“创造”过程的发生——恰似亲手赋予一团泥土以生命,没有什么比目睹它开始呼吸更激动人心的了。要有爱心,不仅有对学生的爱,对书籍的爱,对知识的爱,还有教师才能感受到的对“特别”学生的爱。这些学生,有如冥顽不灵的泥块,由于接受了老师的挚爱才勃发了生机。
所以,教好书,还要与那些勃发生机的“特别”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和他们呼吸相通,忧乐与共。
(七)唯实唯生,重德重能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学是重点,是核心,是生命力。而这其中,学生又是重中之重。那么,一所正规的学校,必须注重实效,注重实际,结合实情,唯学生是重。一个人,应该踏踏实实,何况一所学校,那可是育人的地方呀,更要踏踏实实,唯实唯生,切记表面工作,切记“假”“大”“空”。
教书先得育人,育人首在育德。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知识上,而更应该育德,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品德的培育和提高。这里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育学生之德,一是师德建设,只有高尚的老师才能教出有道德的学生。所以,道德、学识,生德,师德,必须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八)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脂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此言得之。学习非但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给学生传授最好最新的知识,才能给学生带去最先进的思想。教与学必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样才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九)着眼长远,张扬个性
有人这样说道: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学习。虽不太科学,但很有道理。学习就是为了掌握一种知识,学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生存于世。教育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技能,能够于世有用。所以,作为教育部门、教育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