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告
为加快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市委农工办会同市卫生局通过采取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现状
全市现有乡镇卫生院94处,其中中心卫生院36处,一般卫生院58处,床位3375张,在职职工438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575人,其他专业人员73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67人,专科学历1687人,中专学历2016人,中专以下学历218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和%。具有高级职称的91人,中级职称的1042人,初级职称的2906人,无职称人员348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和%。全市现有村卫生室3411处,乡村医生6296人,中专以上学历5401人,占乡村医生总数的%,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748人,占%,覆盖全市3255个行政村、240万农业人口,平均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41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
化卫生资源配置,农村医疗卫生整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基本满足了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主要工作特点呈现“四新”。 1、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新提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改善农民就医条件。2016年-2016年, 开展以加强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为重点的“360”和“1127”工程,全市各级财政投入9200万元,对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貌建设,配备了救护车、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血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1019台件,全面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需要。从2016年起,启动实施村卫生室改造工程,全市各级财政投入6000万元,对2000处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全市建立起了以区县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2、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效。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新农合制度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实事,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财政补助由最初的15元提高到100元,人均筹资达到130元,全市参合人口达到万人,参合率达%。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就医报销比例达到65%,多见病、常发病一般住院费2000多元,农民仅支付600-700元,大大减少了农民就医负担。
近年来参合农民获得报销补偿亿元,累计受益人口1454万人次。同时,新农合的实施增加了乡镇卫生院就医人次,使许多乡镇卫生院由休克到复苏,改善了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如高青县某镇卫生院职工工资由新农合实施前的每月人均不足1000提高到了2000多元。二是实行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市40%以上的村实行了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由镇卫生院统一聘用、统一财务、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考核培训,优化了城乡医疗市场环境,保障了农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三是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对使用药品全部零差价销售,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就医负担。如桓台县某镇卫生院病人住院费由原来的2200元下降到1300元。
3、农村卫生人才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新提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自培、上挂、带教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卫生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医药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桓台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连续五年实施卫生专业人才培训工程,在县医院建立卫生技能培训中心,分期分批对镇村业务人员实行实践技能强化训练。开展城市卫生支农和技术帮扶,全市37家区县以上城市公立医院与71家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帮扶协议书,共组派270支医疗队、5044人次卫生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培训人员4380人次,免费接受基层进修医生497人,捐赠医疗设备
3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