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概况》提升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6 7:47: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概况》提升题

一、选择题

(一)下图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读图完1--2题。

1、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河网密度 B.距海远近 C.雨季长短 D.太阳辐射 2、据图可知,我国( ) A.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 B.北方地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南方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D.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

(二)某普通服装加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东莞某镇建厂,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服装面料来自新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后,该厂的效益逐年下降,经实地考察和了解新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后,该厂决定迁至新疆,并建立了自己的服装面料加工厂,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据此回答1--3题。

1.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生态环境好 C.原料丰富 D.交通便利 2.进入21世纪后,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价格上涨 B.工资成本上升 C.企业竞争加剧 D.服装设计过时 3.该企业在新疆建厂后,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服装质量提高 B.服装价格上升 C.降低运输成本 D.方便了解市场

(三)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四)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 / 6

1.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 ) A.1月0 ℃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黑河—腾冲线 2.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石漠化

(五) (2019·湖北八校模拟)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右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读图回答1~3题。

1.该山可能是( )

A.长白山 B.太行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 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六)(2019·福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21:00至次日3:00之间发生的现场消费(不包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下图示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2016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读图回答1--2题。

2 / 6

1.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 ) A.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B.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C.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D.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地区

2.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 ) A.经度差异 B.纬度差异 C.人口密度差异 D.消费习惯差异

(七)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跨越亚热带、暖温带及中温带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C.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D.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C.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D.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二、非选择题 1、【2019·湖南衡阳模拟】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包括我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材料三 “环渤海地区略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3 / 6

(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8分)

(2)比较天津、济南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简析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8分)

(3)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速铁路已经通车。该铁路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做除了可节省土地外,还有何好处?(2分)

(4)调查发现,来自欧美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以上两区域投资建厂,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4分)

解析:(1)构筑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从降低区际协调成本、发挥上海的辐射功能、合理布局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方面来阐述。(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河流等。(3)架桥的好处一是减少占用土地,二是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4)欧美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两区域投资建厂的原因主要是两区域在交通、人才、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优势。

2、图甲中的曲线表示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A所示区域是位于渭河以北的渭北黄土高原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渭北黄土高原区是常年种粮,常年薄收,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

(3)为了保证“绿色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见图乙)。据图分析该生产模式为什么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绿色”苹果?

(4)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什么?

4 / 6

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概况》提升题

一、选择题 (一)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雨季长,水资源丰富;我国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短,雨季短,水资源短缺。

第2题,据图可知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多而水资源不足,因而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以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根据图示内容,无法比较南北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

【答案】1.C 2.B 3.C

【解析】第1题,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与广东省相比,新疆生产服装面料的突出优势是原料丰富。第2题,进入21世纪后,土地价格和工资成本都上升,企业竞争加剧和服装设计过时对效益都有影响。普通服装加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工资成本上升是该厂效益逐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第3题,服装质量提高和服装价格上升与服装销售地改变没有太大关系,服装销售地改变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大利润。该企业在新疆建厂后,服装主要销往中亚和东欧等地,新疆离中亚和东欧国家近,运输成本低,所以降低运输成本是服装销售地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方便了解市场不是主要原因。

(三)

【答案】1—2、B .D 【解析】第1题,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山、高原气候,故该区域亚热带分布范围小。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带分布及成因。由于我国位于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最大大洋(太平洋)西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形成的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势力强,故我国东部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大、范围广,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从而造成我国亚热带的位置偏南。

(四)

【答案】1.B 2.C

【解析】该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藏、新疆、甘肃的山区,由此可判断为草场资源。第1题,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第2题,草场资源如果过垦、超牧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五)

【答案】1.D 2.C 3.D

【解析】第1题,该山山麓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0 ℃以上,可判断该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则D正确。第2题,1月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要低于东南坡;则图中气温较高的实线代表东南坡、虚线代表西北坡。则①是西北坡极端最低气温、③是西北坡平均最低气温。第3题,图示1月份西北坡300 m处气温最高而形成“暖带”,但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会出现“冷湖”现象,则A错误、D正确。“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则B错误;“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使生长周期变短,则C错误。

(六)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可直接看出总体上南方高于北方。第2题,注意统计时间为北京时间,由于东西经度差异,西部的新疆、青藏高原当地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北京时间21时,正是当地19时左右,夏季还没有到夜晚,故消费活动还较多,使之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七)

5 / 6

2020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概况》提升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w6e81e3gx2nsft0iuth97tl37kuug00re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