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设计理念
教材要贴近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要联系实际生活,最终要使学生会用教材理论去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哲学的魅力。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是《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分析生活与哲学的关系。而本框则通过讲述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并学会用哲学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使学生重视哲学,明白哲学能带动社会的变革。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知识的接受和理论的形成中,习惯被动接受,常同生活实际相脱离。不能用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的亲身体验中学会,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育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识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 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3、 理解哲学与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并分析哲学对社会变革
和发展的先导作用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
生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从一般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客观辩证地去分析历史,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回顾历史,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 情感目标
1、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就是
对时代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使学生关注哲学,关注时代和现实、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哲学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2、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 社会变革的先导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1.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从学生初步涉及哲学的学情出发,设计
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3. 具体有:历史事件例举法、讨论法、板书法
媒体应用
1. 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播放有关资料。 2. 展示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卡 1. 阅读教材思考
(1)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
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2) 我们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哪些?哪些哲学在对社会变革中起了
作用。
2. 自我提高
按照教材中所例举的历史事件收集一个相关素材,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讨真正的哲学,学习时代精神的精华。(ppt展示上节课内容,板书: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二)进行新课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看看说到精神的精华,我们自然会想到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儒家文化,也不得不追溯到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ppt放映百家争鸣的材料)提出问题:
a.当时有哪些思想流派?试举例一、二。
b.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师提示:用历史分析法,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ppt百家争鸣材料的进行分析: a. 政治上:私田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阶级矛盾尖锐,要求进
行政治改革
b.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铁器、农具得到使用和推广
c. 思想文化上:各阶级斗争激烈,都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社会的变革提
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哲学思想纷呈,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教师活动:那结合我们的分析和回忆一下我们《文化与生活》中学到的哲学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学生活动:回忆、发言
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