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训练试题(4)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0:02: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因此,答案为B项。

27、在知识的学习类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属于( )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概念学习概念的考查。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28、《论语。为政》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 A、教育的政治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人口功能 D、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A

【解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说明教育是“化民成俗”的关键。这正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29、阿特金森通过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的任务的是( ) A、力求成功者 B、避免失败者 C、矛盾者 D、所有人

【答案】B

【解析】避免失败者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30、“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的学习策略是(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组织策略 D、生成性学习

【答案】B

【解析】做笔记策略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31、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

【答案】D

【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32、幼儿学习古诗时所运用的识记方式是( )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理解识记 D、逻辑识记

【答案】B

【解析】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幼儿学习古诗时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即平时所说的的死记硬背,属于机械识记。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 ) A、自愿组合 B、小型分散 C、灵活机动

5/11

D、具体实践

【答案】D

【解析】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因此,D项不正确。

3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

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答案】B

【解析】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这表明其创造性思维具有

(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答案】D

【解析】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36、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操作练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型内化阶段的特点。

)阶段。

37、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瑟缩秉烛粘轻怕重无剂于事 B、丰腴发窘虎视眈眈截然不同 C、诽谤震摄世外桃园惨绝人寰 D、矜持璀灿安分守己不可明状

【答案】B

【解析】A.“粘轻怕重”应为“拈轻怕重”,“无剂于事”应为“无济于事”。C“震摄”应为“震慑”,“世外桃园”应为“世外桃源”。

D.“璀灿”应为“璀璨”,“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 38、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课、《艺术》课,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答案】B 【解析】略。

3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贯彻课外活动的自主原则的要求的是( A、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B、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C、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D、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贯彻课外活动的自主原则的要求有:(1)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2)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40、下列关于“德育”概念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6/11

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

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活动 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

【答案】D

【解析】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所以A项、B 项、C项的说法不恰当,答案为D项。

4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答案】C

【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2、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答案】D

【解析】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由此提出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43、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妥当的是( A、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强调学生本身的实际 C、联系社会实际 D、联系教学实际

【答案】A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C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等。

45、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关于袋鼠的含义 B、刘翔的个人档案 C、弗洛伊德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

【答案】D 【解析】略。

4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钧一发忠贞不渝贻笑大方恬不知耻 B、意气用事唉声叹气冒然行事萍水相逢 C、执迷不悟莫忠一是前仆后继永葆青春 D、自吹自擂其貌不洋病入膏育名副其实

7/11

【答案】A

【解析】B.“冒然行事”应为“贸然行事”。C“莫忠一是”应为“莫衷一是”。D.“其貌不洋”应为“其貌不扬”,“病人膏育”应为“病人 膏肓”。

4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是要培养意

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答案】D

【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48、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遵循(

的教育原则。

A、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统一 B、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C、理论联系实际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答案】A 【解析】略。

49、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说明学生认识的对象是( A、直接的 B、间接的 C、模糊的 D、具体的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认识的范围突破了他们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表明了学生认识的对象具有间接性。

5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意思是:听说不如自己亲眼看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才是可信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51、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案】

【解析】(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

52、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1)教师要有一定的特长和兴趣爱好;(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3)教师要建立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4)教师要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5)教师要开展相关的研究,熟悉课外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53、简述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答案】

【解析】(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

(2) 采用认知校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3) 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4) 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

8/11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训练试题(4)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wa6y52k182xc786b4a94zk8m0hvru00s0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