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 / 14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 92-44-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2 / 14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3: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3 / 14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26个 24个 28个 26个
22个 30个
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
2.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4 / 14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 想想做做第3题
4.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3. 出示例题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5 /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