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面四种动物属北极地区特有的是( ) ABCD. . . .
考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 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北极熊,B图所示的是大象,C图所示的是袋鼠,D图所示的是企鹅. 解答: 解: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读图解答即可.
2.2018年尼泊尔发生多次强烈地震,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如图),知道尼泊尔位于( )
A. 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考点: 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分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解答: 解:尼泊尔靠近喜马拉雅山区,该国家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3.下面四种传统民居在湿热条件下能使人感受舒适的是( ) ABCD. . . . 雪屋 蒙古包 窑洞
吊脚楼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
解答: 解:雪屋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吊脚楼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其中吊脚楼适宜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读图解答即可.
4.读图知,截止2018年计划生育使我国少生人口约( )
A. 9亿 B. 1亿 C. 5亿 D. 3亿
考点: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 根据2018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如图)全国大约少生了约3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故选:D.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
如图为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2018年12月13日中线正式通水,读图回答5﹣7题:
5.(2分)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将极大缓解我国( )
A. 西北缺水 B. 华北缺水 C. 东北缺水 D. 南方缺水
考点: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解答: 解: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是长江丹江口水库工程,中线沿途经过湖北省、河南省、跨过黄河河流,沿太行山麓,经过华北平原到达北京,大大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路径,牢记即可.
6.(2分)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水污染 B. 节约水资源
C. 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 D. 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
考点: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
解答: 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节约水资源.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农业中对水资源的节约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7.(2分)绵阳的“母亲河”涪江属于( )
A. 外流河 B. 内流河 C. 外流区 D. 内流区
考点: 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分析: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多分布在我国东部降水丰沛、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最终未流进海洋的河流,即中途消失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叫内流河.
解答: 解: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属于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的河流,牢记即可.
《舌尖上的中国》呈现了我国天南海北的美食文化和形形色色的生产生活,展示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2分)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 )
A. 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南方地区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其主食是糌粑.
解答: 解:品尝地道的糌粑最好到我国青藏地区,糌粑是主要用青稞面做成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主食,牢记即可. 9.(2分)欣赏片片竹林美景最好到( )
A. 白山黑水 B. 黄土地 C. 红土地 D. 塞外江南
考点: 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 白山黑水所示的是东北平原,黄土地是指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红土地是指江南丘陵,塞外江南是指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解答: 解:山东省日照竹洞天风景区作为江北最大的毛竹林生长区,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来欣赏,题干中片片竹林美景分布在华北平原即黄土地.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土地景观及竹林的分布,牢记即可.
10.水文特征“一碗水,半碗泥”描述的是我国( )
A. 长江 B. 京杭运河 C. 黄河 D. 塔里木河
考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分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 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解答: 解: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一碗水,半碗泥”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5千克.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 故选:C.
点评: 考查黄河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1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
A. “世界屋脊” B. 大江大河源地 C. 中国“雨极” D. 野生动物天堂
考点: 青海省.
分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 解答: 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该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它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了查三江源地区的称号,学生要牢记解答.
12.下表为某兴趣小组测得的校园不同地点PM2.5数据,从运动与健康角度建议同学们课后最好去( ) 监测点位PM2.5(微克/立方米) 监测点位置 PM2.5(微克/立方米) 置 教室 76 广场 48 走廊 57 食堂 63 楼梯 56 图书馆 46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A. 食堂 B. 走廊 C. 图书馆 D. 广场
考点: 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分析: 空气质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8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
解答: 解:空气质量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根据表中的资料可知,校园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地点是图书馆,因此从运动与健康角度建议同学们课后最好去图书馆.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知识点,属基础题.
如图为某学校所在山脉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2分)图中数字代号标注处地形部位为山谷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