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总结论文
题 目 论青霉素的发展
学 院 药 学 院 年 级 2011 级 学 号 222011329210172 姓 名 莫春梅 指导教师 《药学概论》教学组 成 绩
2012年 2月 18日
论青霉素的发展
莫春梅
(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本论文简单介绍了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史,并浅谈了青霉素和药用原理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毒副作用。 关键词:青霉素、发现、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Mo Chunmei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history of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and penicillin and medicinal On the principle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our country and its side effects.
Key Words: Penicillin; discovery ;development
正文:
1、青霉素简介
青霉菌是青霉真菌的一种,菌丝多为细胞分支,通过孢子生殖繁衍。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常衍生与腐败的食物和衣物上。菌落多呈灰绿色。青霉菌能够分泌一种抑菌物质——青霉素。青霉素可从黄青霉和点青霉中提取,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抗生素。药用青霉素又叫做盘尼西林。
2、青霉素起源
青霉素的发现来源于英国细菌家弗莱明。1983年,弗莱明正在研究引起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却意外地发现因为培养细菌的容器的盖子没盖好,葡萄球菌的表面附着了另一种菌落。而这种菌落来自于另一位研究青霉素的学者家的窗口。弗莱明被一种奇特的现象惊住:由于青霉素的入侵,周围的葡萄球菌消失不
1
见。弗莱明对这种奇怪的现象倍感好奇,启发了他对青霉菌的研究。经过数次实验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江葡萄球菌全部杀死。之后,通过研究青霉菌对其他不同细菌的作用,弗莱明发现了大多数顽强细菌的致命天敌青霉素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一篇学术报告,报告了他对青霉素的相关发现,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强烈反响,青霉素的提取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
1935年,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开始了青霉菌的相关后续研究。在数年不懈的努力和反复实验之后,钱恩和弗莱明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
1945年弗莱明、钱恩和另一位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德华·弗罗里因为青霉素方面的成就同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在此之前,人们发现没有一种能够高效对付细菌感染的地副作用药物。人类能够成功生产青霉素之后,便可以治愈肺结核等多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青霉素可以称之为人类医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青霉素之所以能够产生良好的杀菌效果,是因为青霉素与合成粘肽前提无物化学结构相似。而能够在青霉素作用下死亡的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粘肽构成。青霉素将竞争的与转肽酶结合,使合成粘肽前体物合成粘肽发生障碍,造成细胞壁不能完整合成,导致菌体失去屏障而很快死亡。
3、青霉素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带领昆明的中央防疫实验处的同事生产抗战急需的血清和疫苗。他们坚持利用有限的空余时间参阅最新学术文献,并展开学术讨论。在这样的学术文献讨论会上,他们在中国在《柳叶刀》杂志上看到弗洛里和钱恩发表的对青霉素的相关研究发现后,对青霉素的功效震惊,并决定在他们的基础上在中国开展对青霉素研制工作。
1941年秋,魏曦发表了对青霉素的发表论文,这篇论文是当时国际上有关青霉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的第一篇报道,当时各国科学家并没有强烈的反响,我国科学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即时了解到青霉素的广阔前景,立即着手开展研发工作。
2
当时中央防疫处的工作人员受云南霉豆腐制作方法的启发,利用业余时间在各种腐败的物品上收集青霉菌,用来提取青霉素。19944年春季,他们终于从上百次试验中获得霉菌40余株,其中能产抗生素的有11株。
随后,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经过选菌、改造发酵工艺等一系列技术改进,青霉素的产量和质量迅速提高,很快转变成了工厂化的大批量生产。
由于英美的研究信息封锁,中国科学家并不了解当时国际上的研发情况。944年春,汤飞凡和黄有为利用应邀到印度调查公共卫生及生物制品情况的机会,带回英美的青霉菌9种,与国内分离的菌种一并研究。在不断努力下,他们自行设计干燥设备,改善生产机制,克服了原料缺乏、设备简陋、资金不足等困难于1944年自行研制青霉素成功。
4、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与毒副作用
时至今日,青霉素仍广泛应用与医药行业。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青霉素价格低廉,见效快,毒副作用低,颇受青睐。但是,青霉素同时具有不可改善的缺点。一是容易产生抗药性,二是过敏反应。且过敏反应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轻者引发荨麻疹,严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青霉素大量用药也可引起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幻觉、抽搐、昏睡等,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对于少数有血凝功能缺陷的病人,大剂量青霉素可扰乱血凝机理,进而发生出血倾向。今年来,国内也出现了滥用青霉素的现象。目前,青霉素的使用已经大大超过了医药学家们的预计。人们往往轻易地使用青霉素,即便是轻微的感冒。青霉素的高度频繁使用,不同程度的导致了各种因药物过敏和药物滥用产生的病症,对人体产生了极大危害,甚至危及到生命。为改变这种令人忧心的现状,青霉素的安全用药问题非常值得重视。
由于青霉素仍然具有某些无法克服的治疗缺陷,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主要的可能造成危害的使用方法。
1、青霉素不可以与其他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同时使用。
2、青霉素不可以和碱性药物同时使用(当含青霉素的混合液的pH超过8时,将会导致青霉素失活,无法发挥药效)。
3、青霉素静脉输液时应该配合生理盐水滴注,且不能长时间滴注。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