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唐雪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6期
【摘要】在社会对于各科人才高阅读水平和交际表达能力日益提高的今天,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信息技术素养,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当下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学习环境。“互联网+教育”对于学生思维的提升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当然,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80-02 在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稀缺和教师们教学观点的片面性,学生们除了依靠在大量的书籍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之外,其他的渠道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数不具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没有较高的文字处理能力和阅读思考能力。但是现在的学生可以轻松凭借互联网来广泛阅读非常多样化的信息,教师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搜集到大量与课堂相关的资料来向学生展示,师生之间也可以借助网络的快速便捷性来实现即时沟通交流,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纸质版教材所能给予学生的信息已经远远不能达到各科对于其认知水平及阅读能力的要求。
综合分析,目前小学生与阅读教学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着矛盾:一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性。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高度局限性,教师无法应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的技巧和策略,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单向的灌输与传授,学生慢慢地会习惯于按照老师的思维去理解文章,而不想自己独立思考文章的内在情感与表达方式,不注重自身阅读思维的训练。久而久之,很多学生的语文阅读训练仅仅停留在应试的目的上,不再关注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乐趣,再加上教师布置的主要任务是以背诵课文、做阅读题目和阅读课外书籍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这种形式往往会让学生下意识地回避超出考试范围的思考,难免过于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往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对文章的感知能力。二是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性不够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考试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是课内内容考查,所以教师不得不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为学生们讲解课文内容,使其对基础的文学常识、生字词以及课文的思想感情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点就大都停留在课文文字学习和思想情感分析上面,没有办法对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将阅读技能灵活运用于各个学科中,提高整体的文学素养。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教学培养方法的选择,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