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1]。人称“世纪最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他曾这样说道:“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2]。可见,气息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非常的重视的。
人的发声器官就好比一把乐器一样,一般的乐器包括三部分:动力部分、振动发声部分、共鸣部分[3]。比如钢琴假如没有人去弹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我们的动力就是气息,没有气息也就不会有声音。要想获得气息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一般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还有胸腹式联合呼吸法[4]。被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3]。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讲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误解,在正文中我会详细介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避免走入误区。通过我对声乐学习的研究和分析让声乐学习者能够在声乐演唱中把气息重视起来,学会正确运用气息来演唱,帮助那些有困惑的声乐学习者走出错误的阴影,并且能够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
本人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气息的运用对于歌唱技巧的提高的重要性,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体会,这次试图通过论文写作来说明好的声音的获得离不开强大的气息支撑。大家都喜欢高亢嘹亮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是大家都所追求得声音,这种声音指的就是“头声”(指头腔共鸣)。没有头声的歌唱,特别是男高音歌声就永远不会漂亮、美妙、辉煌!但是要想在声乐演唱中获得头声高位置的歌唱那就要有很深的气息作支撑,没有正确的呼吸也就没有很深的气息更不会有正确的歌唱的状态。
2 歌唱中的气息
2.1 声乐歌唱中的气息
歌唱的气息指的是在歌唱中为歌唱提供动力的状态乃歌唱之源,从呈现方式上包括呼吸方法和气息的保持[3]。在歌唱中气息是我们歌唱的基础,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字正腔圆离不开巧妙的安排和气息的灵活运用。没有气息支持的歌唱,声音就像干枯的花儿一样,唱出的声音苍白而枯涩。能够正确掌握运用气息
第1页 共9页
来歌唱,对于声乐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歌唱中的气息与说话气息的异同
我们平时说话的气息就是我们生活中平时的呼吸是一种很正常、很自然的生理运动,没有音高的高低变化和很鲜明的强弱对比,是没有控制的气息。但是歌唱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要随着音高和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6]。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的呼吸,而是有意识有控制的呼吸。而且这种唱歌的呼吸,是必须要靠后天的、专门的训练,其结果是能够吸入足够的气息,而且能够控制住吸入的气息,也就是气息的保持,以此来获得流畅的声音。所以说,话声的气息是歌唱气息的基础,而歌唱时的气息更是需要更强大、有控制的气息支持。
3 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3.1 从理论角度说明
声音是由机体振动而产生的,那振动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发音源(被振动的物体称为发音源)、动力源(作用于物体的力称为动力源)[7]。那从声学角度来说,呼吸在歌唱中担当者发声动力的作用,由呼吸产生的气息是人发声的能源[8]。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是歌唱发声的前提和基础。当我们两手各捏一张纸条,使其垂直向下,然后对准两张纸条中间吹气两张纸不仅不会分开,反而会相互靠近、合拢,并且还会振动。其原理是:当气体流过两张纸条中间时,两张纸条内测的气压由于气流运动而减弱,而此时纸条外车的正常气压就相对变大、从而将纸条合拢。这就是“贝尔诺丽”现象被声乐研究者运用到了歌唱的分析中,他的原理解释了人们发声的原理[9]。以上可以发现气息是歌唱与发声的基础和前提,气息是根本,没有气息也就不会有歌唱。
第2页 共9页
图例:
如上图是我们的发声器官,可以清晰的看到我们的发声体“声带”是相对独立的两片肌肉,如果没有气流的通过是不会主动闭合产生声音的。 3.2 通过举例说明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大笑之后,会感觉“肚子疼”,而不会感觉到“嗓子疼”。这就说明了大笑的发声是小腹的作用,是小腹经过运用所产生的气息通过声门,经过的时候两片声带会闭合产生声音,在经过我们的共鸣器官把我们的声音放大。所以说我们的嗓子本身是不会发声的,我们的嗓子就好比钢琴,不用手指去碰它,它是不可能产生声音的。我们的嗓子也是一样没有气息的流动也是不可能发出声音来的。所以说气息就是发声的根本,没有气息也就没有我们的发声,更不用说歌唱。
如果把歌唱者的发声比做工厂的运转,呼吸系统就好比是工厂的动力车间,喉头部分好比是工厂的成型车间,共鸣器官好比是工厂的加工精制车间。动力器官是整个工厂的核心,如果动力车间出现了故障不能正常运转则整个工厂将会瘫痪。也就是说,发声活动开始于歌唱者从肺里吐出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声,因此,呼吸活动作为发声的动力,应是歌唱者声音训练诸问题中,首先要注意的事情。
第3页 共9页
3.3 结合本人的练习实践说明
我在练习声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气息的重要性,再出现了多种问题的时候才发现是气息没有做好的缘故,比如出现挤喉、声音发虚等问题。都能够追寻到气息的缘故。对于学习声乐的我来讲这是我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在练习的时候会经常感觉喉咙很紧放不开,甚至喉咙都有疼痛的感觉,并且发出来的声音非常的刺耳的。练习时间长了甚至引起了扁桃体发炎、充血、嘶哑等症状。造成以上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利用气息来歌唱的缘故。当我在歌唱中学会运用气息来歌唱,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我在练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歌唱前已经吸了大口气了,结果在歌唱时还是觉得气不够用,不能够完整的唱完一个乐句。”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不会保持气息有关,虽然气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者是很快就用完了。那么吸气动作完成后,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歌唱的时候,不是吸完气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吸气动作完成后要继续保持这个吸气完成的状态,要继续保持这个状态那就要利用我们身体腰腹部的肌肉群
[10]
,吸入气息之后要利用腰腹部的肌肉把气息保持住,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
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感觉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11]。所以说要加强气息的保持是很重要的。 3.4 以声乐作品《大森林的早晨》为例说明 谱例:
以上是《大森林的早晨》的开始部分,可以看出有好几个的连音线,在演唱这一乐句的时候要连贯的唱完,中途不能够换气,要运用持久的气息支持。否则将会破坏了乐句的完整性和美感。这就要求歌唱的时候必须能够很好的控制和调节气息,才能够完成歌曲中的较长的唱句。如果能够正确的运用气息,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气息,对于歌唱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4 歌唱与气息
第4页 共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