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 ),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A.实际成本 B.经济核算 C.持续经营 D.会计准则
2.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资产和费用、遵循的会计原则是( )。
A.配比 B.权责发生制 C.谨慎性 D.客观性
3.企业必须在每个月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定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这符合会计核算的( )假设。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权责发生制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5.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 )。
A.实地盘存制 B.应计制 C.永续盘存制 D.收付实现制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使用者有( )。
A.企业投资者 B.企业债权人 C.企业管理当局 D.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团体和个人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完整性 D.可比性 E.重要性 3.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之前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
A.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人主体 B.既是法人主体,又是会计主体 C.是会计主体,不是法人主体 D. 几个法人主体,一个会计主体 4.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列各项属本年度收入的有( )。
A.本年度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下年初结算 B.收到上年度所销产品的货款 C.上年度已预收货款,本年度发出产品 D. 本年度出租厂房,租金已于上年预收 E.本年度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收到存入银行
三、判断题
1.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其他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体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3.有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才产生了会计分期假设。 4.可比性原则包括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C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E 3.ABC 4.CE 三、判断题
1.√ 2.√ 3.× 4.√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会计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A.以银行存款偿付前欠货款 B.购买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C.收回应收账款 D.接受其他单位捐赠新设备 3. 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负债之间彼此增减的是( )。
A.收到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B.向银行借入款项直接偿还应付账款 C.用银行存款偿还长期负债 D.用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4.下列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使会计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是( )。 A.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购料款 B.从银行提取现金 C.向银行取得借款存入银行 D.收到预收账款存入银行 5.下列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的情况是( )。
A.资产与负债同增 B.资产与负债同减 C.资产增加,负债减少 D.资产减少,负债增加 6.会计科目是( )的名称。
A.会计账户 B.会计等式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7.不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的是( )。
A.投资收益 B.管理费用 C.主营业务成本 D.生产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利润表要素的有( )。
A.收入 B.所有者权益 C.费用 D.利润 E.资产 2. 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有( )。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未分配利润 D.应付股利 E.盈余公积 3.资产具有的特征有( )。 A.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B.资产能以货币计量 C.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D.资产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E.资产是流动的 4.下列项目属于长期负债的有( )。
A.实收资本 B.应付账款 C.应付债券 D. 长期应付款 E.长期借款 5.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资产之间彼此增减的有( )。
A.用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B.收到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C.完工产品入库 D.生产领用材料 E.预收销货款
6.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有( )。
A.用银行存款偿还长期负债 B.购买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C.预收销货款 D.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存入银行 E.偿还所欠客户的材料款
三、判断题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2.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潜在义务。 3.应收及预收款是资产,应付及预付款是负债。
4.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所有权。
5.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恒等式两边发生变化,但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B 5.C 6.A 7.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E 3.ABCD 4.CDE 5.BC 6.BC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第三章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在账户贷方的是( )。
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负债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
A.同增、同减、有增、有减 B.同收、同付、有收、有付 C.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的是( )的平衡原理。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收入-费用=利润 C.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D.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4.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下列账户中,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的是( )。 A.实收资本 B.应付职工薪酬 C.累计折旧 D.所得税费用 5.月末应无余额的账户是( )。
A.固定资产 B.银行存款 C.管理费用 D.实收资本 6.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 )。
A.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D.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7.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期末余额( )。
A.只能在借方 B.只能在贷方 C.一般和账户增加额方向一致 D.为零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损益类的会计科目( )。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主营业务成本 D.其他业务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分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账户的名称 B.金额的方向 C.账户的结构 D.记账方向 E.记账金额 2.账户的借方表示( )。
A.资产增加 B.收入减少 C.费用增加 D.负债减少 E.所有者权益增加 3.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特点( )。
A.需要建立完整的账户体系 B.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进行反映 C.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D.只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 E.不需建立完整的账户体系 4.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
A.是性质相同的账户 B.是金额不同的账户 C.所反映的对象相同 D.采用平行登记方法 E.登记的原始依据相同 5.下列错误中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的有( )。
A.某项经济业务重复入账 B.应借应贷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C.借贷双方同时多记了相等的金额 D.借贷金额不等 E.某项经济业务未入账
三、判断题
1.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反映的是动态指标,而期末余额反映的是静态指标。 2.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分别是债权和债务之意。
3.一般而言,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似,收入类账户结构与负债类账户结
构相似。
4.收入和费用的增加,实质上都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用借贷记账法记录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一个记借方另一个记贷方。
6.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某个账户的借方与贷方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A 5.D 6.C 7.C 8.B 二、多项选择题
1. ADE 2. ABCD 3. ABC 4. ACDE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5. ABCE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