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回延安》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生字词,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积累生字词,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20分钟)
【学法指导一】
①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完成自学检测一; ②班内展示,师生互评。 自学检测一: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油mó( ) 灯zhǎn( ) 脑pàn( ) yáo( )洞 kàng上( )搂.( ) 糜.子( ) 眼眶.( ) 气喘.( ) 登.时( ) 树梢.( ) 柳林铺.( ) 赤.卫队( ) 白羊肚.毛巾( )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8分钟)
【学法指导二】
①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句子,仔细揣摩,完成自学检测二。 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③小组派代表班内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评价、补充。
自学检测二: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5分钟) 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20分钟)
【学法指导二】
①快速朗读诗歌,画出关键词句,做好批注,完成自学检测一。 ②班内展示,师生共评。 自学检测二:
1、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8分钟)
【学法指导二】
①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圈出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完成自学检测二。 ②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之间讨论与分享。
③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补充。 自学检测二:
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5分钟)
背诵这首诗。
五、及时综合训练,强化学习目标。
1、根据提示默写《回延安》。
① ,灰尘啊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②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③米酒油馍木炭火, 。 ④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
⑤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⑥ ,再回延安看母亲。 2、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回延安》大量使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本诗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来间接抒情,并无直接抒情。
D.这首诗用了比兴排比、比喻等多种手法,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4、阅读《有它的地方叫故乡》,回答下列问题。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
⑤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⑥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⑦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
⑧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1)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⑨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⑩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2)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
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2、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4分)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1)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从修辞的角度考虑)
(2)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从修辞或词语的角度考虑)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4分)
反馈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