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浅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作者:范一兵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5期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 20 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教育新思潮,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 人们以自己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对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上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观点。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四个方面,结合以上四个方面,谈一下构建注意教学理论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是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因而知识是暂时性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当现在的教学中,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的,是人类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知识会发生的动态的变化,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呆板的传授给学生那些死的知识,而是要灌输给学生,知识也会增加与淘汰,让学生以一种灵活的态度来对待不断变化的知识。
(2)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因素。即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认知结构的主体,因此,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被动的学习过程会逐渐被淘汰,逐步对学生发现性学习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3)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不是简单的传授和接受知识。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递的使命,而且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学习者通过互相协作达到与外部世界的理解共识,学习发生在真实情景中会变得更为有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未来的改革中更加重要。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然后让学生与学习中的因素接触,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的学到知识,收获技能。情景式教学,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要,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充分理解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