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课程性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循循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3-2)
【教材内容分析】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篮球运动中常见的一种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球好等特点,在比赛中运用广泛;从发展身体素质方面,变向运球技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角度,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此项技术不仅对八年级学生适用而且对八年级向九年级过渡也有很大帮助,那么此项技术的学习又多了另外一层意义,因为中招体育考试的篮球项目要用到这项技术(行进间运球过障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可学性与可教性增加的同时,也要重点考虑到与中招体育考试的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制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致用的实用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但女生与男生的基础与学习兴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与加强女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在目标的预设方面,女生应该与男生体现层次性。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分组练习的时候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合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学生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了解此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2. 约80%学生能够掌握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根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特点和学生的篮球技术基础,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变向换手运球的协调性;难点为:运球时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学策略】
1. 导入部分:采用问题导入课题(问题:我们观察到篮球场上摆满了标志杆,猜想我们用什么运球方式过标志杆哪?)
2. 热身与熟悉球性部分:采用绕场慢跑运球,各种形式的熟悉球性练习。不仅起到热身的目的,熟悉了球性,还让学生体会了按拍球的左右上方能使球右左变向的道理,为本课学习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奠定了基础。
3. 实践与提高部分: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由静到动,又慢到快,由分解到完整,由展示到点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教学思路,因此在内容的布局上采用了原地左右手运球(分解动作)--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绕过障碍物--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纠错示范正确动作。这样的设计与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
4. 恢复部分:配合音乐采用简单、舒缓、愉快的方式进行上下肢的放松运动。 【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60个,标志物30个
【教学预计】
估计本课的练习密度为4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制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致用的实用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但女生与男生的基础与学习兴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与加强女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在目标的预设方面,女生应该与男生体现层次性。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分组练习的时候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合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效果分析
篮球运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喜欢的,本节课通过行进间过障碍运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与点评让学生发现了优点与不足,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纠正错误动作,通过启发、诱导、分组练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了自主锻炼,自我检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体作用。
结束部分配合舒缓音乐,使学生也得到了放松,通过学科班长点评让学生很好地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了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理论上的记忆,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设定的学习目标和练习密度。
教材分析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篮球运动中常见的一种突破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球好等特点,在比赛中运用广泛;从发展身体素质方面,变向运球技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角度,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此项技术不仅对八年级学生适用而且对八年级向九年级过渡也有很大帮助,那么此项技术的学习又多了另外一层意义,因为中招体育考试的篮球项目要用到这项技术(行进间运球过障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可学性与可教性增加的同时,也要重点考虑到与中招体育考试的结合。
评测练习
1. 熟悉球性练习; 2. 球操;
3.原地单手(右手、左手)拍球; 4.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5.分组进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障碍物练习。
课后反思
篮球运动是集体性项目,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愿望。篮球运动具有极高的竞技价值,也具有很好的健身、娱乐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发展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是以篮球为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以学习篮球技术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篮球运动锻炼身体,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以及为中考体育测试打下坚实基础。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的突破技术,是技术和战术的重要环节,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变向技术,它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运动技术衔接,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运球突破能力,提高控制球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能力;对于其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学练中主动
探究、分析、合作,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篮球的学练情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今后的篮球学习和运用以及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本节课为新授课。学生普遍喜爱和了解篮球运动,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八年级学生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本次课利用过障碍物练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提高学生感性认识。采用启发、讲解、示范、模仿、展示等教学方法,结合各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围 绕着“自主探究”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观察、分析、思考、自练的学习过程中应用了观察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课标分析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不仅是八年级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九年级中考体育测试需要运用的技术。
4. 学生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了解此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5. 约80%学生能够掌握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 6.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