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下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C|D )。
A.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B.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会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D.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
24. 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年龄是(B|D )。 A.1~2岁B.2~3岁C.3~4岁 D.5~6岁
25.决定初中生加入团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A|B|C|D )? A.空间距离B.年龄、性别C.个人品质D.行为方式
26.A|C )所表现的分类和关系的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能力。 A.类比体系化B.类包含C.序列化D.群集运算
27. 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起核心作用的是(A|B )。
A.自我意识的发展 B.道德意识的发展C.家庭教育D.学校教育
28. 关于第二反抗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 )。 A.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 B.反抗的对象主要是同龄伙伴
C.反抗的对象有时也会转到教师或其他成人身上 D.反抗的中心课题是依赖与控制
29. 下列关于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有(A|B|D )。
A.是指个体心理的年龄阶段而言,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B.是指某一阶段个体所具有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C.在某一年龄阶段具有特定的特点,且阶段与阶段之间没有交叉 D.个体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0. 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A|B|C )。 A.对道德观念的掌握从表面、具体到初步的本质和概括
B.道德判断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全面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C.儿童道德信念初步形成,但不稳定
D.能自觉运用道德准则或信念来判断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1.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B|C|D )? A.自我封闭B.硬抵抗C.软抵抗D.反抗的迁移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
A.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B.消极词汇是指儿童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C.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词汇逐渐增多 D.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词汇逐渐增多
33. 对婴儿期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是(B|D )。 A.说话B.手的抓握动作C.模仿动作D.独立行走
34. 高中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B|D )
A.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B.身体发育相对稳定
C.情绪活动的两极性D.心理品质日趋稳定
35. 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B|C )。
A.爱模仿B.爱玩、会说C.思维具体形象 D.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36.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在(A|B|C|D )。 A.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到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 B.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细致的评价
D.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发展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
37. 弗拉韦尔认为记忆的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A|C|D )。 A.有关记忆客体方面的知识 B.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C.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 D.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
38.研究者按照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A|C|D )。
A.受欢迎的儿童 B.受欺负的儿童 C.不受欢迎的儿童D.受忽视的儿童
39.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A|B|C )? A.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B.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C.十分关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D.非常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40. 初中生情绪活动的A|D
A.情绪活动的两B.情绪体验缓慢C.情绪活动的内隐性 D.富于活力的情绪状态 41. 替代强化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1
42.吉布森和沃尔克的“视崖实验”说明儿童已经具有了视觉偏好。 标准答案:0 43.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准答案:1 44. 试述情绪发展对婴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答案:情绪对促进婴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通过表达情绪来影响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同时,婴儿对其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有利于帮助他们确定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发展学家认为,情绪能力的获得对儿童的社会能力至关重要。
45. 对初中生学习的心理指导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重视初中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作用;(2)智力作用必须建立在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3)智力的发展,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调整。
46. 试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动力结构,提供生物前提和可能,它通过制约环境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环境、教育在于遗传、生理成熟的交互作用中,将遗传、生理成熟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性质、内容和水平。遗传、环境交互作用是通过活动的中介和个体心理内部矛盾得以实现的。 47.试述在入学学习的条件下儿童言语的发展。
标准答案:童年期的儿童言语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1)儿童在口头语言上,必须能够以正确的发音、丰富而精确的词汇,有系统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识。(2)在书面语言上,必须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词,会正确的使用它们;必须学会阅读,能够正确地理解原学会文;必须学会书面表达能力,做到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这些要求好变化,促使儿童的内部语言迅速发展起来。内部语言的发展不但在掌握连贯性的口头语言和各种书面语言上是必要的,而且它也是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自觉调节的心理前提。
48. 试述早期动作发展对乳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标准答案:早期动作发展对乳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1)动作技能的发展是乳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加深了婴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体验。(2)乳儿对身体活动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其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3)为发展空间知觉、形成初步思维活动作准备。(4)使乳儿心理得到极大满足,而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又将推动乳儿更积极地去寻找新的天地,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以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5)为有目的活动——游戏和早期学习准备条件。(6)发展乳儿的独立性。
49.儿童在记忆策略发展上表现出哪些趋势?
标准答案:儿童在记忆策略发展上表现出如下趋向:
(1)在儿童刚刚学会使用记忆策略时,他们只会在那些条件最合适的情况下运用记忆策略;(2)当记忆材料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刚学会使用记忆策略的儿童不能表现出记忆策略能力的迁移;(3)年长的儿童在使用记忆策略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在更多样的情况下使用记忆策略,在使用记忆策略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 50. 简述乳儿动作发展的原则。
标准答案:乳儿动作发展的四个原则分别是头为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和系统独立原则。 51. 简述初中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标准答案:初中生的意志发展是在小学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起步的,虽然比小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将初中生与高中生相比,他们的意志发展还很不完善、很不稳定。主要表现在:(1)近景性动机占主导地位;(2)决心大于行动,计划难以持久;(3)内部调节能力低下;(4)行动上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52.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母亲自身的条件的影响,包括年龄和饮食;(2)母亲疾病的影响;(3)母亲服用药物的影响;(4)母亲酗酒、吸烟的伤害;(5)母亲的情绪状态的影响;(6)母亲所处环境的影响,如辐射、化学物质和污染的影响。
53. 简述我国学者朱智贤关于乳儿期依恋的发展阶段。 标准答案:我国学者朱智贤将婴儿期的依恋分为四个阶段:(1)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2)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个月);(3)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4)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期(24个月以上)。 54. 什么是依恋?
标准答案:依恋是指乳儿和主要抚养人(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绪的联结。当乳儿体验到对这个特定的人有所依恋时,和她(他)在一起便能使乳儿感到愉快;当乳儿感到难过时,只要她(他)出现,乳儿便会得到安慰。 55. 简述我国学者关于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的观点。
标准答案:我国学者认为,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具体表现在:(1)从整体向分化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56.简述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标准答案: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7.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标准答案:(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6)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58.简述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
答案: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少年(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也可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或延迟到高中初期发生)进入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独立。 1.第1题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B.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C.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 D.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2. 儿童的思维开始产生的时期是( C)。 A.新生儿B.乳儿C.婴儿D.幼儿
3.在一般情况下, 12岁以上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左右。 A.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标准答案:D
4. 对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叫做( )。 A.观察学习B.延迟模仿C.模仿D.再现标准答案:B
5 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多出现在(B )。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6. 以下几对方位概念中,儿童最先掌握的是( A)。 A.上下B.前后C.左右D.内外:
7. 吉布森和沃尔克的“视崖实验”说明儿童已经具有了( )。 A.客体永久性B.深度知觉C.视觉偏好D.颜色偏好标准答案:B 8.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9. 儿童身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B )。
A.0~1个月 B.0~1岁、2岁C.3~4岁 D.4~5岁
10. 观察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对榜样示范和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这属于( D)。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11.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事实和规律的同时,还应重视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事实和个体差异,这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研究的(D)。 A.发展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D.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12. 3岁左右的婴儿已能掌握( )个左右的词汇。 A.70B.100C.600D.1000标准答案:D
13.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易发生于(B )。 A.口唇期B.崇拜性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器期
14.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达尔文B.高尔顿C.华生D.施太伦
15.提出“自我中心言语”的是(C )。
A.维果斯基B.乔姆斯基C.皮亚杰D.鲁宾斯坦
16.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睡眠逐渐减少,说明了( B)。
A.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B.兴奋的增强C.抑制的增强D.内抑制的发展
17.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B ) A.儿童心理发展两个阶段之间的转折时期
B.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的时期 C.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 D.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印刻的时期 19.个体自我形象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是(C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成年早期
20. 据研究,出生不久的孩子能分辨出“嗡嗡”声和“沙沙”声,听到不同的声音便向不同的方向转头,这是( )的表现。
A.消退抑制B.分化抑制C.延缓抑制D.条件抑制:B 21. 初中生情绪活动的特点表现在(A|D )。
A.情绪活动的两极性 B.情绪体验缓慢C.情绪活动的内隐性 D.富于活力的情绪状态 22.第15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