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师说作业正式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6 19:37: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7.师说作业( 十三)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拮据/拘泥 蟠桃/幡然悔悟 择菜/择师而教 ......B. 庸俗/雍容 须臾/阿谀奉承 解惑/解甲归田 ......C. 谄媚/诬陷 巫医/占卦卜筮 经传/千古流传 ......D. 郯子/啖食 贻误/百战不殆 句读/百读不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百工:各种工匠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圣明 .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书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故无贵无贱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泯然众人矣 ....

C.士大夫之族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不拘于时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臣诚恐见斯于王而负赵 ..C. 其皆出于此乎 D. 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孰能讥之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A.故释先王之成法,法其所以为法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吾知所以距子矣

6.在古代诗文题目中,往往含有文体标志词,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全表示文体的一项是 ( ) A.《师说》 《马说》 《捕蛇者说》 B.《左传》《张衡传》《屈原列传》 ......C.《琵琶行》《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D.《过秦论》《岳阳楼记》《七律》 .......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

1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

1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

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 而已。

D.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带有讽刺意味。 二、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 。”

2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班别: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7.师说作业( 十四)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从而师之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君子不齿 .A.小学而大遗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吾从而师之 D.位卑则足羞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而耻学于师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其下圣人也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 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⑥吾妻之美我者 A. ①⑥/②③/④⑤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①⑥/②/③/④⑤ D. ①⑥/②④/③/⑤

6.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术业有专攻 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③吾从而师之 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A. 两个“攻”相同,两个“师”相同 B. 两个“攻”相同,两个“师”不同 C. 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 D. 两个“攻”不同,两个“师”不同

3

7. 下列各句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拘于时 B.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客为何者 D.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人肉

8、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或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 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 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B. 圣人之所以为圣 句读之不知 ..C.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入则无法家拂士 ..

11、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4、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__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1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1

4

2 3 4 5 6 7 8 9 10

5

搜索更多关于: 师说作业正式版 的文档
师说作业正式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x1yz2lzld02ra61x73m28mwx1483k01cy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