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21:36: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7. (1)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写出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看位置,开头段往往是,结构上往往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讲述《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有激趣的作用.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据称”是据说,表消息来源的不确定的意思.是突出说明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创举,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作用.“人的身体好像一台机器,零件的损坏往往在所难免,例如濒于衰竭的肾脏,疲惫不堪的心脏,充满癌肿的肝脏等”这句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移花接木存在的必要性.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给出神话故事并说出相应的成就即可. 答案:

(1)(3分)讲述《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移花接木”;同时引出下文的主要说明内容--“移花接木”的来历及发展.

(2)(3分)“据《辞海》所注”表明了消息的来源是有依据的(1分),说明了“移花接木”这个典故来自《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是确凿可信的(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分) 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分),形象生动地说明“移花接木”方法出现的必然(或移花接木存在的必要性)(1分).

(4)(4分)参考:孙悟空大闹天宫--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嫦娥奔月--人类登上月球;顺风耳--电话;定海神针--深海探测

这是一篇关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说明的对象是脏器移植.脏器移植还存在着异体排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点评】 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8. (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的基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根据第一段到第十段的内容可概括为:驼背的母亲给上学的儿子送菜和换洗衣裳,儿子却不予理睬.根据第十一段和第十二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给女儿买来新外套,女儿却横加指责父亲买的外套颜色难看.

(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加点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人物处境分析其心理活动即可.第一句话中的闪躲是不想让人知道的意思,因为母亲相貌丑陋,所以儿子不想让同学们看到,而让人笑话,所以他才会有闪躲的想法.第二句话中的尴尬是神情不自然.因为被自己的老师看到自己不礼貌的言行,所以这个女生感到很不好意思,才会神情不自然.据此分析可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作答时,需联系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分析题目的内在含义.根据文本内容可知,题目中的那个人就是像文本中的父亲或是母亲一样的亲人们,他们或

第9页,共13页

许不是那么光鲜亮丽,或许不善言谈,但他们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是伟大的,本文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主旨,希望子女们都不要嫌弃父母,能够理解体贴自己的亲人.不要伤害他们.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划线句和材料内容可知,两处都采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都表现了人物动作的艰难,在这艰难的动作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不同的,文中的句子母亲的丑陋为下文儿子的嫌弃做了铺垫,材料中的句子对家境的描写,为下文我的感动做了铺垫.

(5)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孝顺父母,理解父母表述即可. 答案:

(1)①驼背的母亲给上学的儿子送菜和换洗衣裳,儿子却不予理睬;(2分) ②父亲给女儿买来新外套,女儿却横加指责父亲买的外套颜色难看.(2分)

(2)①儿子因为母亲外貌丑陋,非常自卑,希望不被熟人发现,所以眼神中透露出逃避的想法;(2分)

②女生没有礼貌的言行被老师撞见而感到难为情,因而神色态度不自然.(2分) (3)题目中的“那个人”就是像文中的母亲和父亲那样的亲人,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题目“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是作者的深刻思考和热切呼唤,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理解、体贴、珍惜父母的关爱.(4分)

(4)相同:都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都写出人物行动困难;都表现父母伟大的爱.

不同:划线句还写出母亲的丑陋;为下文儿子嫌弃母亲作铺垫.链接材料还表现了家境惨淡;为下文“我”流下感动的泪作铺垫.

(5)对文中的孩子说:父母供你们上学是那么的不易,可以说他们的苍老都是因为你们呀,你们怎么能嫌弃他们呢?

对自己说: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不让他们受苦了.

本文一共记叙了两件事,一件是驼背的母亲给上学的儿子送菜和换洗衣裳,儿子却不予理睬,另一件是父亲给女儿买来新外套,女儿却横加指责父亲买的外套颜色难看.全文表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热切呼唤,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理解、体贴、珍惜父母的关爱.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9. (1)本诗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叙事.诗人写到,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一个复字,一个还字,写出诗人行走速度之快,也写出景色的变化之意,给人移形换景之感.这属于古诗中的炼字手法.

(2)理解诗句中包含的诗人感情,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诗中景物特点,来分析诗人感情.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诗人一路行为,繁花似锦,又有春风作伴,其中轻松悠闲,怎么会语言来言明呢?正是因为这大好春光,所以诗人才不觉路远,不觉间就到了友人门前. 答案:

(1)复、还

(2)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 译文:

第10页,共13页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是明代的文学家高启.作者于诗中记叙了自己出访友人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对路边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之情.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0. (1)本题考査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失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根句子的翻译判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诣:拜见; ②句意为:丈夫询问她(这样做)的原因.故:原因; ③句意为:犯了偷盗罪.坐:犯…罪;

④句意为:他的妻子请求离开(夫家).去:离开.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用法.

A项,前句句意为: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以:用的意思;后句句意为:我因此要求离婚.以:凭借.前后意思不一致.

B项,前句句意为: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之:结构助词,的.后句句意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之:结构助词,的.前后意思一致.

C项,前句句意为:(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也:语气助词,无意义.后句句意为:十分得意.也:语气助词,无意义.前后意思一致.

D项,前句句意为: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为:动词,是.后句句意为: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为:做.前后意思一致. 故选A. (3)本题考査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隨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熙:同“嬉”,戏弄;寡人:我;病:羞辱.句意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得无:莫非的意思;耶:语气助词,吗的意思.句意为: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③句中重点词语有: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相的意思;显:显赫的意思.句意为:身为齐相,名闻于各国.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文中对车夫、车夫妻子、晏子三人的言行进行评价.妻子从要求归家的行为总结评价.车夫从其先是炫耀自我,到承认错误的行为进行评价.晏子从其同楚王机智回答中总结概括即可.语言可以自由表达,不脱离原文内容即可. 答案:

(1)(4分)(1)拜见( 2)原因( 3)犯…罪( 4)离开 (2)A(3分)

(3)(3)做了齐国的国相,名声显赫于诸侯.(2分)

(4)妻子:眼光长远、见识不凡.车夫:知错就改,诚实可信 晏子:谦虚 任人唯贤 (只要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3分) 【甲文】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

第11页,共13页

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乙文】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鞭打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眼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现,(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方法: 一、增、删法.增 就是增补,文言文中常有成分省略句,在翻译时增补其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或关联词. 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二、扩、缩法.扩就是扩展.

1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2 、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三、调、留法.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 .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 .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

3 .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 .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五、替、选法.替就是替换. 1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2 .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n 恋”应为“眷恋”;“绚丽”的“绚”应读“xuàn”;“瑰丽”的“瑰”应11. “juà

o 亮”应为“嘹亮”. 读“guī”;“liá

答案:眷 xuàn guī 嘹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12. 汉字正形:本题考查字形和语言表达.根据表格中的词语解释可知,暇字与时间有

关,所以为日字旁.费字与财物有关,所以为贝字底.诲字与言语教导有关.所以是言字旁.据此表述即可,先是称呼,然后讲解字义与偏旁的关系,语气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作品欣赏:本题考查书法欣赏.根据“运笔意趣在于“垂”,“可知这里的垂说的是最后一笔竖,因为这一笔划有下垂之意.

口语交际: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先是称呼,然后表达对对方的感谢之间,最后鼓励对方即可.语意清明,语气真诚即可.

第12页,共13页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x2xx6mzt11qw0b8cvba7dd7d92whi01ao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