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单元质量测评(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对于可导函数f(x),如果f′(x0)=0,那么x=
3
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因为f(x)=x在x=0处的导数值f′(0)=0,所以x=0是函数f(x)
=x的极值点.以上推理中( )
A.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答案 B
解析 可导函数f(x),若f′(x0)=0且x0两侧导数值异号,则x=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故选B.
26537110-2
2.观察下列各等式:+=2,+=2,+=2,+
2-46-45-43-47-41-410-4-2-4=2,依照以上各式成立的规律,得到一般性的等式为( )
A.B.C.D.
8-n+=2 n-4?8-n?-4
?n+1?+5+=2
?n+1?-4?n+1?-4
B.大前提错误 D.结论正确
3
nn+1
n+4+=2 n-4?n+4?-4
n+5+=2
?n+1?-4?n+5?-4n+1
n答案 A
解析 观察分子中2+6=5+3=7+1=10+(-2)=8.
3.观察下面图形的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每一行中图形的形状及黑色图形的个数,则知A正确.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函数f(x)=x+px+q,那么|f(1)|,|f(2)|,|f(3)|中至
2
1
少有一个不小于”时,反设正确的是( )
2
1
A.假设|f(1)|,|f(2)|,|f(3)|都不小于
21
B.假设|f(1)|,|f(2)|,|f(3)|都小于 2
1
C.假设|f(1)|,|f(2)|,|f(3)|中至多有两个小于
21
D.假设|f(1)|,|f(2)|,|f(3)|中至多有一个小于
2答案 B
1
解析 “|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的反设为“|f(1)|,|f(2)|,
21
|f(3)|都小于”.
2
?1?n5.已知an=??,把数列{an}的各项排成如下的三角形:
?3?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
记A(s,t)表示第s行的第t个数,则A(11,12)等于( )
?1?67?1?68?1?111?1?112A.?? B.?? C.?? D.?? ?3??3??3??3?
答案 D
解析 该三角形每行所对应元素的个数分别为1,3,5,…,那么第10行的最后一个数为
a100,第11行的第12个数为a112,即A(11,12)=??112.故选D.
3
6.已知f(x+y)=f(x)+f(y),且f(1)=2,则f(1)+f(2)+…+f(n)不能等于( ) A.f(1)+2f(1)+…+nf(1)
?1???
n?n+1???B.f?? ?2?
C.D.
n?n+1?
22
n?n+1?
f(1)
答案 C
解析 f(x+y)=f(x)+f(y),
令x=y=1,得f(2)=2f(1),
令x=1,y=2,f(3)=f(1)+f(2)=3f(1) …
f(n)=nf(1),
所以f(1)+f(2)+…+f(n)=(1+2+…+n)f(1)=又f(1)+f(2)+…+f(n)=f(1+2+…+n)=f?
n?n+1?
f(1).所以A,D正确.
2
?n?n+1??,所以B也正确.故选C.
??2?
7.对于奇数列1,3,5,7,9,…,现在进行如下分组:第一组有1个数{1},第二组有2个数{3,5},第三组有3个数{7,9,11},…,依此类推,则每组内奇数之和Sn与其组的编号数n的关系是( )
A.Sn=n C.Sn=n 答案 B
解析 ∵当n=1时,S1=1,当n=2时,S2=8=2; 当n=3时,S3=27=3, ∴归纳猜想Sn=n.故选B.
8.已知a+b+c=0,则ab+bc+ca的值( ) A.大于0 C.不小于0 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a+b+c=0,∴a+b+c+2ab+2ac+2bc=0,∴ab+ac+bc=-
2
2
2
3
3
3
42
B.Sn=n D.Sn=n(n+1)
3
B.小于0 D.不大于0
a2+b2+c2
2
≤0.
解法二:令c=0,若b=0,则ab+bc+ac=0,否则a,b异号,∴ab+bc+ac=ab<0,排除A,B,C,选D.
9.“回文”是指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它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种修辞方式和文字游戏,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数学中也有一类数字具有这样的特征,称为回文数.设n是一任意自然数,若将n的各位数字反向排列所得自然数n1与n相等,则n是回文数.例如,若n=1234321,则n是回文数;若n=1234567,则n不是回文数.下列数中不是回文数的是( )
A.187×16 C.45×42 答案 C
解析 对于A,187×16=2992,是回文数;对于B,111=12321,是回文数;对于C,45×42
2
B.111 D.2304×21
2
=1890,不是回文数;对于D,2304×21=48384,是回文数.
10.已知1+2×3+3×3+4×3+…+n×3
2
3
n-1
=3(na-b)+c对一切n∈N都成立,那么
n*
a,b,c的值为( )
11A.a=,b=c=
241
C.a=0,b=c=
4答案 A
3?a-b?+c=1,??
解析 令n=1,2,3,得?9?2a-b?+c=7,
??27?3a-b?+c=34,11
所以a=,b=c=.
24
11.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暅提出体积的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是高,“幂”是截面积,意思是:如果两个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个几何体的截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类比祖暅原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封闭图形,②是一个上底长为1、下底长为2的梯形,且当实数
1
B.a=b=c=
4
D.不存在这样的a,b,c
t取[0,3]上的任意值时,直线y=t被①和②所截得的两线段长总相等,则①的面积为( )
911
A.4 B. C.5 D. 22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由祖暅原理,分析可得①的面积等于②的面积,又②是一个上底长为1、?1+2?×39
下底长为2的梯形,故面积S==. 22
12.已知整数对排列如下:(1,1),(1,2),(2,1),(1,3),(2,2),(3,1),(1,4),(2,3),(3,2),(4,1),(1,5),(2,4),(3,3),…,按以上构造规律,第60个数对是( )
A.(7,5) B.(5,7) C.(2,10) D.(10,1) 答案 B
解析 所给各数对依次为整数2,3,4,5,…的分解,且是第一个数从小到大的依次分解,
2的分解有(1,1)一个数对,3的分解有(1,2),(2,1)两个数对,4的分解有(1,3),(2,2),(3,1)?n-1?[1+?n-1?]三个数对,…,n(n≥2,n∈N)的分解有(n-1)个数对,由≤60,n∈N得,
2
n≤11.因为当n=11时,?11-1?×11
=55,故第60个数对为12的分解中的第5对,由(1,11),2
(2,10),(3,9),(4,8),(5,7)知,第5对为(5,7).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观察下列等式:
1=1 2+3+4=9 3+4+5+6+7=25 4+5+6+7+8+9+10=49
…
照此规律,第五个等式应为________. 答案 5+6+7+8+9+10+11+12+13=81
解析 由1=12+3+4=9=33+4+5+6+7=25=54+5+6+7+8+9+10=49=7,知第五个等式为5+6+7+8+9+10+11+12+13=9=81.
14.若椭圆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B,右顶点为A,当FB⊥AB时,其离心率为
5-1
,2
2
2,
2,
2,
2
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
答案
5+1
2
解析 设O为坐标原点,“黄金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B为虚轴的一个端点,且位于x轴的上方,则FB⊥AB.在Rt△ABF中,=,则b=ac,即c-a=ac,可得
AOOBOBOF222
e2-e-1=0,又e>1,故e=
5+1
. 2
15.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同一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的正方形,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类比到空间,有两
4个棱长为a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________.
a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