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中考 化学一轮基础复习:专题十九 溶解度曲线及溶液的相关计算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2018·长清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 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食盐固体 B .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氧气和氮气 C . 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2分) (2017·昆都仑模拟) 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 .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D . 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3. (2分) (2019·港南模拟)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将c的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为饱和溶液 B . 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C . t2℃时,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b物质中混有少量的a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提取b物质
4. (2分) 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
第 1 页 共 6 页
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质量是 ( )
A . 1g B . 2 g C . 3g D . 4 g
5. (2分) (2018九上·怀柔期末) 1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10℃时,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 10℃时,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给两支试管加热至30℃,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30℃时,将两支试管溶液制成饱和溶液,则它们的质量:甲>乙 6. (2分) (2013·内江)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B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 C . 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够燃烧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7. (2分)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 泥水 B . 油水 C . 食盐水 D . 蒸馏水
8. (2分) (2013·抚顺)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 蔗糖 B . 面粉 C . 食盐
第 2 页 共 6 页
D . 酒精
9. (2分) 将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密度小于1)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 等于30% B . 大于30% C . 小于30% D . 等于35%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3分)
10. (3分) 若把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H2SO4溶液100g稀释为20%的H2SO4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 .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14分)
11. (6分) (2018·遂宁)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当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将10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t4℃时的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 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 A . 三种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B . 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 . 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D . 甲、乙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相等,丙无晶体析出 12. (4分) (2018·会昌模拟)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 (2) 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第 3 页 共 6 页
(3)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4) t2℃时,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无溶质析出的是________;
13. (4分) (2018·襄阳)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 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________C (填“>”、“=”或“<”);
(2) t3℃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
四、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
14. (5分) 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现有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高温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产生4.4g二氧化碳.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第 4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3分)
10-1、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14分)
11-1、 11-2、
11-3、 12-1、
12-2、12-3、
12-4、 13-1、
13-2、
第 5 页 共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