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财贸学校课时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哲学与人生 授课时间 2015.9.16 授课教师 课题 白娟 授课地点 授课15级4、5、6、班级 7、8班 523、502、419、527、519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教学目标提。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和要求 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案例讲解法,讲授法 与教具 教学过程见附页 与作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1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有人认为,人生选择具有自主性,所以人生选择就是想怎么选就怎么选。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2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不受欢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案例:钱学森和鲁迅(教参P15)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
3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C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B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D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4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