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
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报告网
2020-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
性研究预测报告
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康复医学与临床,保健,预防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体系。康复医学是医学一个新分支学科,是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学并称的四大医学,其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方法(光、电、热、声等)以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研究使病人在体格、精神、社会、职业上得到康复,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恢复其生活、工作能力得以重回社会。从产业环节来看,主要可分为上游各类材料配件、信息技术供应、机电供应商等;中游各类康复医疗器械相关公司;下游包括医院、残疾人康复机构、养老机构等康复机构与终端患者,其中中、下游是主要环节。
康复医学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残疾人或重大疾病患者。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等治疗手段,帮助病残患者及时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回归到生活和工作中。康复医学按照疾病领域可以分为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儿童疾病康复、产后康复、听视力康复、精神康复、失能失智康复以及其他康复等。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致残率上升、残疾人数增加、百姓健康消费需求升级及国家政策红利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群体不断扩大,而不同群体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精准描绘患者群体画像,能够帮助康复医疗机构提供更具针
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当下康复患者画像来看,康复医疗的消费者群体主要包含术后患者群体、老年人群体、慢性病群体、残疾人群体、儿童康复群体、产后康复群体等。预计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占中国总人口的34.9%。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与年龄相关性疾病群体规模正在增加。 康复医疗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床位数严重不足,导致系统、完备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长期处于未定形状态。康复医疗机构中先进的康复医疗设施相对不足,且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床位少、资源分散、服务内容少等问题。康复资源配备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床位配置需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和康复病床倾斜。假定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中的人均康复床位目标(即每千人0.5张)估算2030年全国康复床位总目标,那么以目前每千人0.18张的水平来估算,缺口将达45万张。由此可见,中国康复市场发展存在巨大增长潜力。在中国,现代康复医学是个非常年轻的学科,正式引入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而直到2012年,我国才第一次印发了关于康复工作的具体意见——《“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让康复上升到了国家高度。目前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人均约15元),相较于美国康复医疗市场200亿(人均约80美元,不含长期护理),2000亿美元(人均约800美元,含长期护理)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空间,按国内有2亿中高收入人群能达到美国康复消费水平,按人均80美元消费来算,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以上。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现状分析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