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镇中学七下历史课后作业(1—3课)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公元581年,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的是 ( ) A、杨广 B、杨坚 C、杨勇 D、刘邦
2、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 ) (1)显示隋朝国力强盛 (2)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3)促进南北交通 (4)解决南水北调的问题 A、(1)(2) B、(2)(3) C、(1)(4) D、(2)(4)
4、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中心是在 ( )
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
5、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进士科设立是在 (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高宗时 D、唐太宗时 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 的主要功能为 ( )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 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 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9、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人。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 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10、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它的建立者是 ( )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11、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显示皇权的神圣。历史上 用“贞观”作年号的唐朝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下列人物中属于“贞观之治”时期的名臣的有 ( ) (1)房玄龄 (2)杜如晦 (3)魏征 (4)姚崇 A、(1)(2)(3) B、(1)(2)(3)(4) C、(1)(2)(4) D、(1)(3)(4)
13、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 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 指 ( ) ------1------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4、唐朝科举制最重要的两科是 ( ) (1)进士 (2)秀才 (3)明经 (4)诗赋 A、(1)(2) B、(3)(4) C、(1)(3) D、(2)(4)
15、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16、贞观时期,名相辈出,其中富有谋略和善断大事的宰相分别是 (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魏征 C、杜如晦、魏征 D、宋璟、房玄龄 17、上问魏征:“人主何为明,何为暗?”对日:“兼听则明,偏听
则暗……”上日:“善!”材料中“上”指的是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8、唐太宗重用人才、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 A、当一代名君 B、维护封建统治
C、减少决策失误 D、提高知识分子地位
19、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二者的相似
之处有 ( ) (1)都是开国皇帝 (2)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3)都提倡节俭 (4)都比较有作为 A、(1)(2)(3) B、(2)(3)(4) C、(1)(2)(4) D、(1)(3)(4)
20、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 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1、当政时被称有“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22、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为相。下列
人物不在其中的是 ( ) A、姚琮 B、宋璟 C、狄仁杰 D、张九龄
23、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的地方称作“唐
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 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24、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朝代。下列哪项新农具的广泛
使用大大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 ) A、双镰铁范 B、曲辕犁 C、秧马 D、水排
25、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 ) A、长安 B、洛阳 C、杭州 D、开封
——2——
26、唐玄宗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结果 ( ) A、大批优秀的地方官被提拔为中央高层 B、大批不合格者被免去官职
C、各地地方官勤于政事,不敢懈怠 D、许多人为保住官位而向唐玄宗行贿
27、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虽有种种劣迹,但执政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 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在她执政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 继续发展,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武则天时期上承和 下启的分别是 ( ) (1)文景之治(2)贞观之治(3)开皇之治(4)开元盛世 A、(1)(2) B、(2)(3)C、(2)(4)D、(3)(4)
28、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
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江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中的“河”指的是什么?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该“河”开凿于哪一年?
2、胡曾和皮日休对隋开凿此“河”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3、该“河”连接了哪五大河流?
4、该“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3------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他选拔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中既有自己原来的部属,也有追随李建成反对过他的政敌;既有豪门贵族,也有出身低微的人士。
材料二:武则天十分惜才。她称帝时,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曾写檄文讨伐她。武则天见檄文写得很有文采,就对大臣说:“有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错啊!” 材料三:唐玄宗很重视人才和选任地方官。716年,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加以考核,淘汰了45名不合格者。
1、材料一表明了唐太宗怎样的用人观?举例说明。
2、材料二表明了武则天怎样的用人观?武则天注重以农为本,举例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开元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材料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1、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什么观点?
2、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什么?
3、科举制度强调的这些观念有什么影响?
4、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