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2011年9月—2012年7月)
①成立校本培训研究团队,及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初期研究。
②在校园网上建立课题管理栏目,利用网络对课题实行过程性电子管理。现有课题组成员教师建立个人教研档案,并按照要求将各项科研和课题活动的材料及时上交。
③30%的教研组独立承担校级以上课题,并规范的开展研究活动。 第二年(2012年9月—2013年7月) ①申报1项市级规划课题。
②继续深入开展对已立项课题的网络管理。对新立项课题建立研究档案,开展初步研究与实践。
③根据方案,完成结题工作。。
④50%的教研组独立承担校级以上课题,并规范的开展研究活动。 第三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①对申报的市县级规划课题按照计划开展研究与实践。继续深入开展对已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网络管理。
②积极申报市级规划课题。建立研究过程管理档案。
③80%的教研组独立承担校级以上课题,并规范的开展研究活动。建立具有学校特点的课堂教学策略,校本研究评价机制不断完善。
5、学校课程
(1)责任部门:教务处、教科室
25
(2)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立足学校实际,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从学生未来成长需要出发,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3)工作目标:
①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②形成完善的选修课程体系。 ③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④形成完善的学校课程纲要。 (4)具体措施:
①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②拓宽课程内容,增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开设选修课程。 ③打造国学教育、写字、国画习、魅力篮球等学校特色课程。 ④在不同学段合理规划学校课程。
⑤加强过程管理,不断积累总结,形成学校课程纲要。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1年9月—2012年7月)
①认真研究国家、地方课程标准,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编排,制定学校课程纲要。
②制定选修课管理制度,形成学校选修课体系。
③开设国学教育、写字、中国画、魅力篮球等学校特色课程。 第二年(2012年9月—2013年7月)
①按照国家及地方课程标准,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编排,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
26
②完善选修课体系和管理制度。
③继续开设国学教育、写字、国画、魅力篮球等学校课程,并根据学生需求增设课程。
第三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①按照国家及地方课程标准,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和编排。 ②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形成适合我校发展的学校课程纲要。
③形成国学教育、写字、国画、魅力篮球等校本课程教案集,打造学校课程特色。
6、学校文化
(1)责任部门:校长室、总务处
(2)指导思想: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办学理念,“诚朴、明理、励志、笃学”的校训,构成学校的精神,将这一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现出花中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风范和文化底蕴;展现出学校文化一脉相承,以人为本的宽广胸襟和厚重的师生情怀,形成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发展的完善管理体系,构建互助、和谐、人文的学校文化。
(3)工作目标:
①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全面实现精品化前提下,形成系统完善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
②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在楼道文化、节日文化和社团文化中形成学校特色。
③完善开放式图书的管理制度,积极更新图书。
27
④班级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⑤创设花中个性化温馨办公室评选标准和管理体系。
⑥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文化满意度达到90%以上。
(4)具体措施:
①文化制度建设:构建教师、学生、班级、课堂、网络平台、开放式图书等完整和谐的管理制度,健全各部门文化建设制度管理体系,形成花中“敬业、爱生、善诱、求精”的教风、“励志、惜时、自律、友爱”的学风和“诚朴、明理、励志、笃学”的校风。
②校园文化:聘请专家对楼道文化、节日文化、社团文化等建设提出建议,广泛征求家长、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见,形成建设方案。
③图书文化:加强开放式图书的建设投入,增购图书。
④班级文化:根据班级特点,制定班规,优化班级内部管理制度,美化班级环境,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亮点和特色。积极主动创建教师自觉履行、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谐的课堂学习文化。
⑤定期进行花中个性化温馨办公室的检查,以此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⑥通过校园网络体系和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文化载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提升学校的品位
(5)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1年9月—2012年7月)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