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
底座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SHZQ一7标桥梁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建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准备
收集各种技术数据,为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机械选择提供依据。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1)底座板混凝土标号为C40,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拌合供应。
(2)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曲线地段轨道板超高采用外侧抬高方式,施工时每组底座板根据理论值进行精调。
(4)底座板施工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底座板及限位凹槽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底座板 项目 顶面高程 宽度 中线位置 平整度 伸缩缝位置 伸缩缝宽度 底座板外侧排水坡 允许偏差(mm) ±5 ±10 3 10mm/3m 10 ±5 ±1% 底座板限位凹槽 项目 中线位置 底面高程 平整度 长度和宽度 相邻凹槽中心间距 允许偏差(mm) 3 ±5 2mm/0.5m ±5 ±10 (5)现场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如不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现场主管工程师及试验人员必须退回混凝土,严禁浇筑,以保证施工质量。 (6)养护要求:养护采用“一布一膜”方式,收面、压光完成后及时喷洒养护液,待表干后,带模蓄水养护不少于3天,拆模后覆盖湿润土工布,再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1天。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完成→线下及接口工程验收→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梁面凿毛→套筒连接及梁面植筋→钢筋加工及绑扎→安装底座板及限位凹槽模板→浇筑底座板混凝土→混凝土收面及养护→检查验收。 4.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下页图4-2,《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2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完成并通过沉降观测及
CPⅢ评估,并对桥梁顶面表面平整
度、高程进行复测验收。
(2)施工前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并验收合格。 (3)完成线下工艺性试验验收。
5.2施工工艺
5.2.1测量放样
完成并通过沉降观测及CPⅢ评估,并对桥梁混凝土顶面平整度、高程进行复测验收,满足要求方可进行底座施工。
根据线路平、纵断而资料,并测定梁缝实际数据,输入布板软件,根据布板软件计算数据确定底座高程,对轨道板板缝宽度进行调整。
底座施工前,除按技术要求放出底座中心线外,同时在底座基面上放样底座边线、伸缩缝位置和凹槽中心线位置(弹出凹槽底部边线),以便于作业。
5.2.2基础面凿毛处理
桥梁及基床混凝土基面按轨道中心两侧各1.35m范围内进行机械凿毛处理,凿毛深度1.8~2.2mm,其纹路应均匀、清晰、整齐,凿毛范围见新面不小于90%,凿毛后及时清理基面的浮渣、碎片、尘土、油渍等,并提前进行预湿。 5.2.3套筒连接及梁面植筋
打开基础面预埋套筒封盖,清除套筒内杂物,拧入连接钢筋(φ16mm,HRB4O0钢筋),安装连接钢筋时拧入套筒内的长度不小于1.5d(d为钢筋直径),安装后外露螺纹不超过2P(P为螺距),要求φ16钢筋最小拧紧力矩为100N·m。套筒(总长度55mm)旋入深度不正确时予以调整。
对失效套筒需补植锚固钢筋,植筋间距不得小于1OOmm,即在桥梁梁面或基床混凝土面上钻孔,经清孔、除尘后植筋,植入钢筋强度等级为HRB40O,直径为16mm,植入梁面钢筋深度为210mm(基床混凝土310mm),钻孔深度22Omm(基床混凝土32Omm),钻孔直径为2Omm,植入点在原损坏预埋套筒就近适当位置,植筋后底座范围内连接钢筋数量与原设计相同,但植筋间距不得小于100mm,植筋后需进行拉拔试验,拉拔力为10.5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