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连接方法!现在仔细看一看黑板上的这些连接方式,你能发现什么?(总结规律:只要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小灯泡的黑头和螺纹,小灯泡就会发亮) ㈢、猜测、验证课本64页上图中的连接
1.投影出示图片(没投影的直接翻书):下表图中的方法连接电池与小灯泡,灯泡会发亮吗?
2.做出判断,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3.亲自动手连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4.集体交流。
三、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布臵下次课所需材料。
第二课 怎样控制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经历查找故障的活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制作开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交流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 意识到开关是安全用电的有力保障。 科学知识
了解开关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灯泡、导线、电池;图钉2个、小木块1块(可用泡沫板、曲别针一个。
教师准备:
为各组准备有故障的电路,用硬纸板托着;绘有完整电路的图纸一张(所以部件都是简笔画而非图形符号);
演示材料一份;解决故障、制作开关的材料各两份(学生实验出现意外可给予支援);
幻灯片:各种电器开关图片;空气开关、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的简单介绍;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开关工作原理,制作小开关 教学难点: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29
一、教学导入
出示干电池、小灯泡(灯丝已断)、导线: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发亮?(学生口述)
教师出示电池盒、灯座,边演示边讲述它们的用途和用法。按照大家认可的方法将电池、小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
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二、新授
㈠、查找故障
1.独立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再与小组交流,并记录下来。(课本66页)
2.下面,请各组同学来领取本组电路,仔细观察,找出并排除故障。完成后迅速送到讲台前的空桌上,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最快。(这样可以避免下面讲授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电路上)
3.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提供必要的支援(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在一个小组完成后立即通报:灯泡最先亮起来的X小组!并示意该组同学坐端正。若有小组最后还没有完成,可让他们送到前面大家一起排除。)
4.小结:电路断开灯就灭了,电路通了灯就亮了。 ㈡、认识开关
1.人们根据以上规律,设计了开关,用它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两种状态。 2.出示幻灯片,观察各种开关图片:他们是如何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的。(两个连接点、可以活动的接触点) ㈢、制作小开关
1.出示材料:图钉2个、小木块1块、曲别针一个,你能用这些材料制成一个小开关吗?
2.思考,然后参考教材67页下图所示完成制作。
3.我们的小开关可以实现开关功能吗?只有连接到电路中才能检验开关的作用。小开关该放在电路的什么位臵呢?
4. 教师拿着电路图纸,说:请同学们先分小组讨论,各小组设计好后,在图纸上标出来,带上图纸到讲台前领取本组电路,然后按照图纸,把开关连接在电路中检验。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6.收集各组设计图纸,小结实验情况,指导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4部分组成”。
7.生活中的开关还有很多种,课件出示:路灯(光控开关)楼梯灯(声控开关)家庭漏电保护(空气开关) 三、拓展:
今天各小组都成功的利用自己制作的小开关控制了小灯泡的亮和灭,你们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阅读教材68页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迪生的事迹?
课后继续收集爱迪生的事迹,做一份小小光明报。
第三课 设计电路
30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让学生经历一个设计电路、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 2.在设计电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设计电路与连接电路的活动中训练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科学知识
1.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电器符号。 2. 会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小灯泡3个(其中两个分别染成红和绿色),两个电池盒、灯座三个、曲别针、导线、图钉、木板(或泡沫板)。
教师准备:施工电路图纸、上次课堂中学生标示的电路图、红绿灯电路设计图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人们总是按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明确思路,节省材料等)今天我们也来设计电路图。 二、新授:
㈠、电路图上图形符号的意义
1.课件出示施工电路图,圈点出关键符号,猜测: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呢?
2.阅读课本70页指南车信箱。
3.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标示的简笔画电路图,若用这些符号来标示,该怎么画?
4.将教师出示的这幅简笔画电路图,转化成电器符号连接电路图,填入教材69页设计图方框一中。 ㈡、按要求设计电路:
1.提出问题:你能设计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的吗? 2.学生思考,独自作图。 3.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设计的?大家认为这样的设计可行吗?(检验电路是否通畅的标准:在闭合的回路中)
哪些同学还有不同的设计?是否也是可行的? 学生可能有的设计:
31
4.把你没有想到的连接方式记录下来,然后选取其中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方案,按照图示连接电路。 ㈢、做红绿灯
1.出示红绿灯电路图:制作红绿灯需要哪些材料?(教材上提供的设计图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不省材料,教师也可以更优的方案,如:)
2.分组按图连接电路。
3.汇报交流:展示控制得好的小组。
第四课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
2. 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探究活动。 3、能够认识一个电器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有序地展开检测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 愿意与同学交流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知识
1.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 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导线、灯泡、电池、灯座、电池盒;易拉罐、各种检测的材料(教师可以从废旧电池中获取碳棒,避免学生留下只有金属才是导体的印象)。
教师准备:电路板、易拉罐;演示文稿(检测步骤、导体绝缘体定义和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2
相关推荐: